正文 獵戶座裏的亮星(1 / 2)

在古代星圖上獵戶座被繪成一位手持獅皮,舉著木棒,係著腰帶佩著短劍的威風凜凜的勇土。在獵戶右肩上的亮星叫獵戶座α,中名參宿四。拉丁語名Betelgeuse(畢泰格烏斯),源自阿拉伯語,是“腋下”的意思。獵戶α是全天空中第6顆亮星,亮度在0.06等和0.75等之間變化。亮度變化周期平均為5年半,屬於不規則變星。它是顆紅色超巨星(M1.5~2.71a~Ib),絕對星等為-6等。獵戶座α星的距離大約600光年。半徑為太陽半徑的900倍。如果把太陽放在參宿四的中心,那末,參宿四可以容得下火星的軌道。它的質量為太陽質量的15倍,其密度很小,僅相當地麵上100千米高空的氣體密度,就是說,參宿四雖然體積巨大,卻是個近乎真空的氣體星球。它的表麵溫度為3500開,由於體積龐大,輻射出的總能量(光度)足有太陽光度的10萬倍,它是一個超巨型的“核能鍋爐”。

一般說來,由於距離十分遙遠,恒星看起來都是一個個發光的光點,很難觀測出它們的視角徑,更無法測量出它的視圓麵的大小,因此直接測量恒星的大小是個極為困難的課題。1920年美國光學家邁克耳遜設計了一具恒星幹涉儀,曾經成功地測量出參宿四的角直徑。測得角直徑的數據,再測定出恒星的距離,就可算出恒星的真實大小。恒星的角直徑均小於0″.5。由於地球大氣湍動,使星象發生畸變,星象不再是光點而是一個模糊的圓斑,其角直徑達到0″.5~2″,掩蓋了星象的真實角直徑。為了消除星象畸變。1970年法國天文學家拉貝裏發展起一種斑點幹涉測量技術,能夠有效地克服地球大氣擾動的影響。美國基特峰天文台的3位天文學家利用這種技術拍攝到了參宿四的視圓麵以及視麵上的細節(熱斑和冷區)。這是天文史上首次實現了對恒星表麵細節的觀測和研究。還有一些其他方法測量恒星的大小。如果恒星視角徑足夠大,又位於月球運動所經過的路線(白道)附近,那麼,可利用月掩星的方法,即測定出恒星被月球掩食前後的精確時刻之差,再由天體力學的方法計算出月球運動方向和速度,也可以求出恒星的角直徑。對於食雙星,如果測定出雙星軌道的大小和子星掩食所經曆的時間,那麼,根據掩食經曆時間和軌道運動周期的比值就可計算出子星的直徑。上述直接測量的方法僅僅測量出少數恒星的大小。大多數恒星的大小是用間接方法測定的。假定恒星近似於絕對黑體,那麼,其表麵單位麵積輻射的能量等於σT4,σ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表麵溫度,可由恒星色指數c(恒星照相星等mp與目視星等mv之差,c=mp-mv)按公式T=7900c+0.72求出。恒星輻射總能量即光度L=4πR2σT4,R為恒星半徑。L可由恒星絕對星等M=-2.51gL求出(M由實測視星等m利用公式M=m+5-51gr求出,r為距離)。

獵戶左腿上的亮星叫獵戶座β,拉丁語名為Rigel(利格耳),源自阿拉伯語,有“左腿”的含意。我國則稱為參宿七。它是顆最亮的藍超巨星(B8Ia),全天空中第8位的亮星。視星等為0.12等,絕對星等為-7.1等,表麵溫度12000開。其大小比參宿四要小,半徑為太陽半徑的刀倍,雖然其表麵積比參宿四小,但由於表麵溫度高,總輻射能量卻比參宿四大,為太陽光度的110000倍,參宿七的距離為8印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