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背後襲擊(2 / 2)

讓中華國的海商們能多吃一段獨食自然是好的,等到穩定商道後再把海路商道資料給與這些西域商人,加強貿易額。

依照張某人的估算,從天竺國南部到大食國沿海商道的探索最多再花個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了。

當初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沿途還得跟小國家邦交呢,也就隻花了兩三年時光,如果單獨探索航道,最多一小半時間就足夠了。

今年和明年,也就是中華四、五年將以經濟發展為重心,但這不代表中華國對金國的軍事行動會停止。

大規模戰爭不會發動,遼國西京道上的邊境前線卻是摩擦個不停,陸軍的策略是以防禦為主,並且從乃蠻部阿爾泰山脈西側往北到鄂畢河一帶整頓稀稀拉拉的從匈奴時代流傳下來的繁多小部族。

整頓手段以溫和拉攏為主,不聽話的就滅掉。

整個策略是在遼國西部從高昌行省乃蠻部鄂畢河後世新西伯利亞構建防線,並且逐步地往東推進,收攏諸如黑車子室韋,烏古、小黃室韋、大黃宣韋,敵烈、粘八葛部分散在阿爾泰東側的乃蠻部、梅裏急、斡朗改等蒙古遊牧部族。

戰略目的地就是於巳尼湖貝爾加湖。

金國的主力大軍都集中在燕雲、西京道跟西軍、北軍交鋒的前線,對蒙古西部的控製力很弱。在金國顯露頹勢以後,收攏西部被金人壓迫剝削的蒙古諸部不是什麼難事。

軍部在的授意下,目的就是製造一張從西往東,從南往北,從東往西逐步縮緊的漁,把金國向西逃竄的方向卡死,進行滅族之戰。

在這個大戰略背景下,金國甚至都難以察覺到,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東部和中華國接壤地帶。當漁製好的時候,這條大魚再想蹦躂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有了乃蠻部的十數萬匹蒙古馬和西夏國的戰馬,中華國輕輕鬆鬆地就將原五萬騎軍規模在短時間內擴大至十萬數,從其中抽調五萬騎軍專門負責從鄂畢河往東懾服蒙古部族的行動。

當這支規模不小的騎軍從西往東行進時,蒙古部族肯定無力抵擋,或者說連抵擋的勇氣都沒有,很幹脆地表達了臣服之意。

蒙古部族中最強大的乃蠻部也就六萬人口,漢人這支騎軍規模都抵得上一個大部族的總人口了,武器也是射程將近百米的火槍,還有能攻城拔寨的一兩匹馬就能拖著跑的野戰炮。除非遭遇大部金軍,否則是難逢敵手的。

為了配合折彥質的軍事行動,盤踞在河內行省東勝州、朔州、應州、蔚州和天津行省燕雲種師道、貴武不斷地派出小股部隊滲透進大同府所在西京道和中京道展開突襲騷擾,逼迫金軍不敢輕易地從邊境抽調軍隊。

與此同時,在西北風漸漸消停的四月初,海軍總署也策劃了一個從黃海繞過黃鯨海峽朝鮮海峽進入鯨海日本海,襲擊金國腹地長白山部東岸地帶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