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屬於楚辭的時光(1 / 1)

任何一種藝術,欣賞欣賞是容易的,研究卻有相當的難度,研究,其實也是一種深入其體其髓的欣賞,是骨子裏的愛。對楚辭,人多懷有畏難之心,的確,一般人,能夠讀懂屈賦25篇,已經了不起,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完全讀懂《離騷》,深感前路漫漫。

在此之前,並沒有認真地下研究屈原之決心,一直在邊緣地帶徘徊。所以,讀《中華文化史》、《中國曆史》、《中國巫儺史》、《戰國盛世》、《巴楚文化源流》等書,包括一些地方誌,以及跟地方文化相關的散文隨筆,甚至有關屈原的曆史小說,還搜羅了一些屈原的故事,這些動作,仍表現出一種徘徊的姿態。從去年開始,才開始看一些有關楚文化研究方麵的書籍,準備讀《史記》、《戰國策》、《山海經》、《水經注》、《徐霞客遊記》。終因時間精力有限最後都不了了之,倒是閑書看了不少。因為所謂閑書,與我的本性更加接近,它們擺在那裏,充滿了魔力,每每閑下來,手便不由自主伸了過去。

最近幾月,不知道一股什麼力量,總在督促我走向楚辭,每看到屈原、楚辭這些字眼,不由生出故人之情,為自己的畏難與惰性,愧疚不已。

不能這樣下去了。

前麵的那些閱讀,或者說一般的“閑看”,包括對時下一些學人文章的了解,都不過是徘徊,我徘徊的時間,實在夠長了。

今年,難得地有了屬於自己的上午,有一段相對安寧的時間,這是閱讀所需要的,早晨這樣的好時光理所當然屬於楚辭。

當我準備認真接近楚辭的時候,碰上了湯炳正先生這樣的良師。當代人研究屈原者多如繁星,專家學者不計其數,到底選哪一個人的著作,作為自己的先導,實難定奪。隻能一本本去讀,謂之學習。幸運的是,我首先讀的就是湯先生的《楚辭講座》,這是先生1983年以前給他的學生們上課的講義,由先生賢孫湯序波先生在其身後整理出版。當年聆聽先生講座的一些人,如今已是屈學界翹楚,我有幸讀到這本書,有與諸多前輩學者同受教之機會,幸莫大焉!

早春天氣還有些冷,每天早晨,送走女兒之後,於床擁被,開始讀《楚辭講座》。先生的語言幹淨利落、平白如話,我喜歡這種簡潔明朗、充滿人情味的學術文章,讀起來如沐春風,學術著作都這樣去寫,想必後學者進步得更快點吧。想當年埋頭苦啃那些理論術語堆砌、不知所雲的文學理論著作時,又崇拜又恨自己笨的樣子,真是可笑。哪是我笨呢?隻是無緣得遇良師。真正的大家從來不拿可怕的術語故弄玄虛,而是平易近人的,是樸素的。但湯先生的邏輯思維是嚴密的,行文是嚴謹的,從沒有不著邊際的散漫之語。文如其人,想必先生是平易謙和、徇徇如也,在這樣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執著的治學之心。對先生的文章,第一遍隻是研讀和欣賞,打算第二遍再做梳理,好好做讀書筆記,摘出重要的對自己具有指導意義的章句。

讀《講座》到九點左右,起床,梳洗,然後誦讀《楚辭》。屈原是愛美之人,若以蓬頭垢麵的慵懶之態讀其作品,有不敬之嫌,內心感到不妥。嗬嗬,這大約是一般人畏懼楚辭的又一原因?楚辭對追隨的人,有清潔的要求,心懷鬼胎的人,或者儀容猥瑣的邋遢鬼是讀不了楚辭的吧,且戲猜之。

雖然有了這樣的開端,仍不能說,我已下定研究屈原之決心。這樣的開始,隻是對自己定力和悟性的一個檢驗,或許能堅持下去?或許能在這樣的堅持中悟出一些什麼,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徑?倘果真如此,一路向前,此生不悔。倘堅持不了,或者堅持到最後,仍是死木頭一塊,那麼還是回頭讀讀閑書吧。

並不想放棄熱愛的散文寫作,盡管寫得少寫得不好,但那是來自內心的需求。寫散文與研讀楚辭,二者矛盾耶?相長耶?不可知。幸運的是,二者於我,都是業餘修煉,因為業餘,便有了找到中間道路的可能性。隻是從此,再不能由著性子亂讀書了,屈學也好,文學也好,讀書必須有所選擇,因為屬於我的時光越來越少。那些“漫卷詩書”的時光,多麼美好又多麼奢侈啊。生命如此有限,能讀之書更有限,還是有所選擇好,人到中年,計劃時間越來越重要了。

讀專家的著作,像在陽關大道上徜徉,在美景中留連;相信翻過一座座書山,總能找到一條獨屬我的小徑,盡管崎嶇幽隘、狹窄陡峭,但隻要堅持走下去,總有走通的那一天。或許我隻能用散文的筆法,寫一些心得而已,無論怎樣,總算沒有虛度時光,也算有所收獲吧。

說出心中所想,感覺輕鬆了不少。總算開始了,早晨的時光屬於楚辭。

2006年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