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澤保彥的幻想空間--既晴(1 / 2)

在新本格推理浪潮中出道的作家群中,西澤保彥不僅著作相當豐富,作品亦獨樹一幟,尤其他在作品中總能推出新奇而別出心裁的科幻設定,加上幽默詼諧且帶有犀利鋒芒的筆觸,很難不讓人一讀即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不可勝數的佳作之中,本作《死了七次的男人》盡管並不屬於他筆下較有名的“匠千曉”或“神麻嗣子”係列,卻具備了“西澤式”推理的所有特征,無疑是他出道初期的代表作品。

首先來談談西澤保彥的背景資料。一九六O年生於高知縣,曾經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後,在大學任職了一段時間,也在高中擔任過教員,在這段期間開始從事推理小說創作。雖然投稿過江戶川亂步獎、小說現代新人獎,但卻無法如願獲獎出道。

一九九O年,西澤參加了第一屆鯰川哲也獎,終於以《聯殺》一作人圍(最終候補作)。最後,這屆首獎是由蘆邊拓以《殺人喜劇十三人》獲得,西澤預期的出道之路結束在最後一步。然而,雖是沒有得獎,西澤仍舊參加了頒獎派對,卻在這時候巧遇了對提攜新進作家總是十分熱心的島田莊司。島田告訴西澤,如果寫出了不錯的作品,他是很樂意幫忙找出版社洽談。

後來,西澤保彥完成了《解體諸因》,這是一部主題圍繞在“分屍殺人”之各種動機的短篇連作集。《解體諸因》送到了島田手上,交由講談社出版,就這樣成為西澤的出道作。

一九九五年所發表的《死了七次的男人》,是西澤的第三本書,也是令他一舉大受歡迎的重要作品。這部作品的主要概念,源自於一九九三年比爾·莫瑞(BillMurray)主演、幻想奇巧氣氛強烈的喜劇名作《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Day,1993),描述一位氣象播報員在鄉間報導“土撥鼠節”的慶祝活動(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節日,在每年的二月二日舉行,是美國加拿大的傳統節慶)時,竟然發現自己陷入不斷反覆循環、永無跳脫可能的時光回圈,使他的時間一直停留在“土撥鼠節”當日,日複一日依照同樣的順序遇見同樣的人,進行同樣的對話,發生同樣的事個……隻有主角本人因為“早知結果”,才能自由自在地決定個人的行為,以各種不同的行為來測試每日抵達的歧異終點,努力設法尋求脫離時光回圈的可能。

以《今天暫時停止》的概念寫成的本作,首先在故事背景的設走上,與傳統解謎推理大為回異,這也是本作最鮮明的特色。這是當然的——在傳統的解謎推理小說中,偵探絕對不可能以嚐試錯誤的方式不斷地重複某一段事件,即時而具體地進行搜查。亦即,對傳統的解謎推理小說而言,反覆思索某一段時間的事件盡管可能,但卻隻能靠追溯記憶來達成。

然而,除了時光可以重複進行九次之外,本作並無其他非現實的設定。這樣的處理方式,接近艾薩克·文西莫夫(IsaacAsimov)或菲力普·狄克(PhilipK.Dick)的科幻推理作法。亦即,作者在故事中加入了一、兩項非現實、極為單純的世界觀設定,其餘均與普通世界無異。在讀者也接受了作者新增的幻想設定的前提下,進行符合新世界觀設定的推理。不過,以我個人讀過的科幻推理傑作,多半將謎底構築在作者所新增的幻想設定之中,也可以說這種處理方式是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因為,若故事的謎團與這項幻想設定無關,作者實在毫無必要為了這個謎團,多此一舉地設定新的世界觀。他隻要寫一本傳統概念的解謎推理即可。例如艾西莫夫,他的機器人偵采伊利亞·貝萊係列探案,謎團總與科幻設定息息相關;我們也可以在“黑寡婦係列”中見識到艾西莫夫身為“普通”解謎推理作家的表現——這個係列則不需要任何的科幻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