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熱帶雨林裏,五彩斑斕的蝴蝶,輕輕拍拍美麗柔弱的翅膀。
加利福尼亞州蒙特貝洛市裏,普通的路人,古老的二手車遭遇“巨大且危險”的龍卷風襲擊。
穿著白綠內襯T恤,藍綠色相間棒球夾克外套,小平頭的“小孩哥”簡單闡述的夢想。
讓農業發展銀行的大佬們坐立不安,立行立澄,反應迅捷。
如果“小孩哥”的爸爸,經媒體確認,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德市支行行長,知道“小孩哥”準備這麼造句的話.....
如果“小孩哥”的媽媽,經媒體確認,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宣城市宣州區副行長,知道“小孩哥”準備這麼造句的話.....
如果“小孩哥”的爺爺,經媒體確認,是支行普通員工,已經退休20年,知道“小孩哥”準備這麼造句的話.....
爺爺、爸爸、媽媽肯定都會牢牢按住“小孩哥”那張天真、單純的大嘴巴,再給“小孩哥”口中的“家產”兩個字,換成其他花團錦簇的詞。
比如,子承父業、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比如:老子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
比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等等。
比如:“家風”,“家訓”,“家規”,哪怕是“家法”,都比“小孩哥”那個吸人眼球的“家產”強。
從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摸黑吃餃子,偷著樂。
“小孩哥”就是太大嘴巴,太天真,心裏怎麼想,嘴上怎麼說。
不過也怪不得“小孩哥”,從來TOO YOUNG T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
“小孩哥”輸就輸在太年輕上,不懂的低調,不懂的韜光養晦,不懂的顧左右而言他。
更“可惡”的就是別有用心拋出視頻的人,妥妥的製造熱點。
兩代世襲,甚至可能的三代世襲,刺激了因就業市場慘淡而萎靡的九零後、零零後那脆弱神經。
老師在投影儀上給出的造句式是,“我長大以後想——,因為——,所以——。”
“小孩哥”闡述的原文是這樣的。
“我想當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行長,繼承我的爸爸。”
“因為我的爺爺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行長,我的媽媽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副行長。”
“我想繼承我們的家產。”
“小孩哥”發言不長,但思維縝密,邏輯合理,因果突出,而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一嘟嚕的名字,沒有打一個奔,說明“家學”頗深。
因為20年前,爺爺曾經深耕過,退休前,才能把爸爸、媽媽扶上馬,送一程。
且要“繼承爸爸”,才能當上“正行長”,且不論是“支行”,還是“總行”。
“小孩哥”可沒有說,要“繼承媽媽”,因為“小孩哥”已經說清楚了,媽媽是“副行長”。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當官,總還是要當個正的才過癮。
如果在課堂上,民工子弟站起來發言:
“我想當一個工地的民工,繼承我的爸爸,因為我的爺爺是正式民工,我的媽媽是民工二代。”
小商販的子弟站起來發言:
“我想當一個水果攤、小飯館的小老板,繼承我的爸爸,因為我的爺爺是小老板,我的媽媽是小老板助手。”
技術工人的子弟站起來發言:
“我想當一個汽修工,繼承我的爸爸,因為我的爺爺是汽修工,我的媽媽是汽修工助手。”
這樣的視頻,沒有一個人要看,甚至看到了,會立刻劃走。
還要憤憤然地評論一句,“沒出息!”
可“小孩哥”的造句和發言,為啥這麼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