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欲訪浮雲起滅因(2 / 3)

一座宏偉至極的佛像,就矗立在山根之前。佛陀麵如明月,低頭微笑,口齒微張,似乎在念誦經文。在他對麵,莊嚴的天女們簇擁著一位美婦,虔誠合十。這是佛陀悟道飛升之前,親往仞利天為母講經的故事。

傳說中,佛陀降誕後的第七天,佛母摩耶夫人便逝世了。因為她是佛的母親,死後得以居住在仞利天宮,享受天人的福報。

仞利天,有琉璃之宮殿,有錦繡之羅帳,有金銀之器皿。但佛母並不快樂,因為她無比地思念兒子。這裏念太過深沉,以至於由情人孽,滋生出大痛苦、大悲傷。令她永遠不得解脫。

佛遊曆紅塵,超度眾生時,也感到了母親的痛苦。於是,他在飛升極樂之前,特意來到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以求令她解脫。

潔白的山根前,佛像巍峨。佛陀的慈悲,佛母的歡喜,天女們的曼妙,都栩栩如生,似乎並不是地底的險惡世界,而是仞利天的極樂之境。

巨大的階梯繞著玉山盤旋而下,一直沒人深坑,四壁的岩石上鑿了許多低矮、逼仄的洞,無數身著黑色鶴氅、塗滿海泥的人,靜靜站在洞中,望著卓王孫。仿佛望著自己一生的魔障。

卓王孫的目光掠過這一切,盯在佛像前的老人身上。

老人身披白色羽衣,麵容慈祥,並沒有像之前的人那樣自殘身體。

卓王孫凝視著他:“小鸞何在?”老人緩緩抬頭:“已被觀音救走。”

“南海觀音何在?”

老人正要回答,卓王孫已一把將他提來,抬起他枯瘦的手臂,擺向南方,冷冷道:“你是否還要指向南方?”痛苦,瞬息扭曲了老人的麵容,但他的目光依舊沉靜:“不。南海觀音就在這玉山之頂,你隨時都可以去找她。亦隨時都可以帶走小鸞。”老人輕輕歎息:“隻是,她隻剩下了三日壽命。”

卓王孫的雙目寒光一閃。小鸞是他的逆鱗,決不容觸動半分。但偏偏這些人一心求死,讓他都有些束手無策。

卓王孫推開老人,冷冷道:“說,要怎樣才能救她?要我舍身?”老人搖頭:“隻有南海觀音才能救她。”說著,他緩緩起身。向旁邊巨大而幽深的火坑走去。幽暗的火舌迅速將他攫住,他的身體就像是一截枯木,頃刻之間就已熊熊燃燒起來。

他突然轉過頭來。靜靜望著卓王孫:“去找南海觀音。”

卓王孫感到一陣煩悶,隻覺鬱積的怒氣根本無處發泄。既然一切都是南海觀音搗的鬼,那就抓住她,逼她解開小鸞身上的魔咒!

劍氣,如狂龍般在他的身周旋繞。他抬頭,望向玉山頂峰一如果南海觀音不現身,他就將這座海島一並摧毀!

突然,他的目光跟佛陀相對。足以毀天滅地的劍氣不禁一滯。佛陀諦視著他,目光如秋夜星辰,唇間那蓮花一般的經文,似乎都是講給他聽的。那一刻,卓王孫忽然發現,這座為母講經的佛像,容貌與之前的略有不同。少了幾分莊嚴,卻多了一份讓諸神都禁不住歎息的俊美。

他曾見過的!

卓王孫盯著佛陀,仔細打量雕像的容顏。忽然間,他明白了很多事。

玉山上空無一人,隨處可見殘破。似乎有天雷從雲中擊下,將山體擊得滿目瘡痍。顯然,當他們被困在廢城的時候,山上發生了很多事。

秋璿沉吟著,循著山徑走上山頂。巨大的天平靜靜立著,仿佛在稱量天空。一隻玉盤已經脫落。墜入杳不可測的深淵。秋璿往懸崖下望了望——下麵深不見底,隻有白色的雲霧急速流動著,卷起團團漩渦。顯然,那隻玉盤已跌得粉碎。郭敖站在她身後,一言不發。他的目光也望著那隻天平,神色有些莫測高深。

突然,山下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個聲音歡叫道:“我們又見麵啦!”

蘭丸不顧虯髯客陰沉的麵容,笑著揚起手跟秋璿打招呼。他的笑容瞬間加倍,因為楊逸之與相思在山的另一麵出現。若不是虯髯客重重冷哼一聲,蘭丸一定會衝上前去,找個最好的位置準備看戲。

秋璿也笑了:“很好,大家都到齊了。”她歎了口氣,舒舒服服地坐了下來,“我想,大家一定都想問同一句話——‘你為什麼會在這裏?’”

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有滿腹的疑團。這個島,有太多的秘密,而來到島上的人,也都有著各自的秘密。

楊逸之與相思;虯髯客與蘭丸;郭敖與秋璿。這三撥人,有可能是朋友,亦都有可能是敵人。誰都可以相信,又誰都不可以相信。

見到眾人沉默,秋璿又笑了笑:“我想沒有人願意回答這個問題。不如換一個容易的——‘你是怎麼來到這裏的?’”

虯髯客冷笑:“我為何要告訴你?”秋璿歎口氣:“王爺,請往下看。”

從玉山往下看,海島的全景曆曆在目——全島被分割成四塊:森林、花海、廢城、石林,每一處都籠罩著一團淡淡的雲,隻是顏色不同。森林之上是綠色,花海之上是七彩,廢城之上是黑色。石林之上是褐色。就在他們說話的片刻之間,發生了一件極為怪異的事。

四團雲漸漸地濃烈起來,慢慢將四處籠住,森林、花海、廢城、石林都不見了。隻能看到四團顏色截然不同的雲彩,以及無邊無際的大海。

秋璿悠悠道:“王爺的武功雖高,而且這座山離海岸也不過幾百丈。不過我可以賭一文錢,王爺此刻下山,一定走不到海邊。”虯髯客想到來時的情景,立即默然。秋璿又道:“諸位若想離開海島,就請開誠布公地說出各自的經曆。我們將之綜合在一起,說不定能找出什麼破綻。”

三撥人原本互不信任,他們相信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有道理的話。而秋璿方才的話,很有道理。

虯髯客沉吟著,終於將森林裏發生的事說了出來。講到清寧道長將身上種滿蝶卵時,連他都忍不住露出一絲恐懼。這件事,實在太過詭異,詭異得宛如一場不能醒來的噩夢。

秋璿用扇柄,輕輕在地麵上將他經過的路線畫出。有幾處虯髯客都已記不太清,蘭丸作為做會認路的忍者,隨即補充。

接著,楊逸之也將花海中發生的一切說了出來。在花海中,他曾數度抬頭,仰望星河,於是能推測出走過的方位。相思闔上眼睛,睫毛輕輕顫動。似是仍不敢回想那慘烈的一幕。

而秋璿,也將她和郭敖經過的路線描繪了出來。

三條路線,在地麵上連在一起,彙聚的中心點,就是玉山。每個人都赫然發現,他們經過的路線並不是直的。而是一個圓,帶著尖角的橢圓。從這之中,又能看出什麼呢?

秋璿沉吟著,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圖形,突然站了起來,奔到懸崖邊上。郭敖大驚。急忙搶了過去,秋璿卻在這一刻止步。

山嵐中,她的臉色竟有些蒼白。郭敖的心沉了下去。自出華音閣,他們經曆了多少艱險,秋璿始終談笑自若。從沒露出半分擔心。但,她現在的神色,卻凝重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