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時值建文四年,靖難之役後的南京城,被籠罩在血腥的風雨中。風中能嗅到一股刺鼻的血的味道,那真令人惡心。昔日的帝都早已殘破,每天都在屠殺!

鉛色的天空顯得陰霾濃重,雨花台已圍著成千上萬的百姓。

方孝孺拖著沉重的腳銬和夾板,形容枯槁,披頭散發,但眼神依然透著憤怒的目光,他無懼死亡。這不是因為他赴往黃泉之路並不寂寞,的確,在過去的七天裏,已有八百七十三人牽連被殺。

想時仍是文淵閣學士,現在不過是即將成為無頭之鬼的罪臣。

他看了看在雨花台圍觀的百姓,陷入了回憶的思潮。

燕王欲擬即位詔書,眾臣推薦獄中的方孝孺。永樂帝召來了在獄中的方孝孺。

方孝孺當眾嚎啕,淚流不止。

“先生,不要這樣,朕不過是效仿周公旦,若先生能發揮所學,助朕中興天下,方不負平生所學,不負天下百姓。”

“成王安在?”方孝孺怒目圓睜道。

“已**。”燕王淡淡地說道。

“何不立成王之子?”

“國賴長君。”燕王豪邁地說道。

“何不立成王之弟?”

“此朕簾內之事。先生再勿多言。”燕王不悅地說道。燕王著宦官拿紙筆給方孝孺。“此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一腳踹開那太監,且哭且罵:“燕賊,無非死爾!詔不可草!”

燕王怒道:“即死,獨不顧九族乎?”

“便十族奈我何!”方孝孺咬牙切齒道。

“誅滅十族!”

這是永樂帝即位後最大的一場屠殺。然而,即使是牽連十族,他也不改傲骨。他隻是覺得虧欠無辜者太多,終化成了對永樂帝朱棣的仇恨。

他回過神來,挺直了腰骨。熱淚立刻奪眶而出,哭著說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燕賊篡位,我死,乃是報君恩。今你等先赴黃泉,不免被連累了。今被滅族,屠殺就從我方家開始吧!”

劊子手往雪白的刀口上噴了口烈酒,將方孝孺的頭顱按在台案上。

午時的陽光照進了劊子手的眼睛。方孝孺冷笑了幾聲,大呼:“燕賊篡位,國之害也!”

然後,沒有然後。

他再也沒能疾聲大呼。死人不會再說話。

監斬官一聲令下的同時,那顆頭顱滾圓地掉落,一大灘鮮血灑滿大地。紅得刺眼。

陽光剛好,微風不燥。

方餘此刻正端坐在少林寺的禪房,隔著窗往外看。樹影斑駁,掃地僧不急不慢,盡管微風把樹葉吹得淩亂,偶爾卷起幾片樹葉,翩翩起舞。

細細地聽,敲鍾僧有節奏地敲著大鍾,悠揚的鍾聲使古刹威嚴起來。風中也夾雜著誦經聲,梵歌輕唱,令人心無雜念,就像靈魂被洗幹淨了一樣。

“檀越,別來數月,內力愈發進步了。”門外站著一老僧。

“戒止大師說笑了,大師靠近我僅數步,我完全沒發覺,大師身法簡直輕飄如風。”方餘笑道。戒止大師是少林住持,武學精湛,已臻化境。

“少年人武學造詣能如檀越者,這江湖怕是沒有了。”戒止大師說道。

茶已煮沸,白煙飄起,茶香四溢。

“檀越試試老僧手藝。”戒止大師將右手食指與中指輕按茶壺手柄,茶水從壺嘴如噴泉般湧出,落在方餘手邊的茶杯中,一滴都未灑出。

“請。”戒止大師右手緩緩地放在桌子上,茶杯竟懸空飄起,似畫個弧線,方餘伸出右手,茶杯準確地落在了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