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步兵的好夥伴——步槍(1 / 3)

最了不起的戰鬥利器

M1加蘭德式是世界上第一種大量生產進入現役的半自動步槍。在20世紀軍用步槍研製發展中有裏程碑的意義。在二戰許多戰役中都表現出色,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步槍。美國著名將軍喬治·巴頓評價它是“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利器”!

設計師的驕傲

M1加蘭德空槍重僅4千克左右,比起美軍在一戰中用過的7.5 千克的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無疑輕巧多了!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滿足了美軍對高火力的要求。而它的設計師加蘭德,一生中獲得的專利幾乎都與它有關。

外剛內柔

M1加蘭德適用性好,在定型生產之前,就曾經曆過嚴格的選型試驗,證實了它在風雪、潮濕、熱帶叢林和沙漠環境中都能正常使用。而且它還是采用後部裝填的半自動步槍,大大提高了射速和增強了火力。

毫無察覺的改進

M1加蘭德為美軍服役期間,加蘭德曾將它的導氣裝置改為在槍管下方開導氣孔。有趣的是,熟悉它的美國士兵並不知道,換裝後的M1加蘭德已不是最初定型的M1步槍了。因為他們從未提出過要改進之類的意見!

戰場法寶

有了這支好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便改變了作戰方略。他們可以采用“單兵武器火力壓製戰術”進行輪流射擊。據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用兩支M1加蘭德,就足夠壓製日軍一個步兵班的攻擊了。

真正意義的卡賓槍

M1卡賓槍的誕生,是為了應對二戰中德軍對美軍的閃擊戰。有時後方部隊會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突然遭遇閃擊。因此用M1卡賓槍替換小容量、威力不大的製式手槍,簡直再實用不過了!它的出現,也從真正意義上證實了卡賓槍在戰鬥中的實用性,被稱為第一款真正意義的卡賓槍。

彈藥充足

比起M1加蘭德,這個“小弟弟”並沒遜色多少。M1卡賓槍的槍身短小,方便攜帶,能帶的彈藥也更多。它的直彈匣容彈量為20發,另一種弧形彈匣可容30發子彈。戰鬥中,兩種彈匣可以迅速地更換,為士兵提供了持續的火力。

有效的武器

M1卡賓槍作為小型且更換彈匣方便的輕武器,在二戰中廣泛應用。到戰爭結束時,產量超過了600萬支,是一件相當有效的近戰武器。連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都稱它是“為我們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

性能優異

M1卡賓槍除了自身的優勢以外,在性能上,它也有不少優點。例如後坐力小,射擊時容易控製。要是說到它的射擊精度,或者子彈侵徹力,你會驚奇地發現,它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還要強呢!

馬有失蹄,槍有失守

M1卡賓槍在二戰中表現出色,所以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又將它帶到了朝鮮戰場。不過結果大大地不盡如人意。因為氣候極度嚴寒,它的可靠性表現得很差。甚至傳言它連厚棉衣都打不穿。這次“失守”,M1卡賓槍幾乎名譽掃地。

卡賓槍大王

在很多電影大片中,這樣的畫麵常出現在我們的麵前:一群手持AK47的恐怖分子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士兵進行激烈的巷戰,恐怖分子的火力被美軍死死地壓製住,甚至是被打得落花流水。這些反恐主角,就是AK47幾十年來的死對頭M4卡賓槍。

多變金剛

M4就像孩子喜歡玩的變形玩具一樣,采用通用零部件接口,擁有多種可選配件,所以士兵們經常會在腰間掛上各種配件,以應對不同的作戰環境和打擊目標。

優秀的貴族血統

要知道,M4卡賓槍可是M16的輕量縮短“袖珍版”。它們有80%的零件可以互換。正是因為這樣優秀的血統,注定了M4會成為卡賓槍之王。而經過多年的改進完善,M4A1成為M4家族的經典。

大名鼎鼎

M4A1卡賓槍有值得誇耀的射程、射速、靜音效果。它使用的5.56毫米子彈能夠穿透牆壁,打擊恐怖分子。因此,在美軍大名鼎鼎的海軍海豹突擊隊、三角洲特種部隊、陸軍遊騎兵及美國海軍陸戰隊都活躍著它的身影。

電影和遊戲中的主角

在很多遊戲中,M4A1因擁有與真實世界中一樣的優秀性能而深受玩家追捧。M4A1在電影中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好萊塢影星。在著名影片《黑鷹墜落》以及2010年的《拆彈部隊》中,M4A1都有精彩的表現。

生不逢時

提起M14步槍,不免令人抱憾。它曾是美國軍方矚目的新星,研製時間整整耗費了12年,總投資達635.2萬美元。然而它的出現卻生不逢時:並不適用於當時美軍的作戰情況,因此生產後不到5年,M14就被美國邊防下令停止采購了。

期望中誕生

二戰中的經曆表明,M1加蘭德固定的彈倉容彈量隻有8發,無法提供持續的火力。於是M14步槍在新的期望中誕生了,並於1958年投入生產。它有20發的彈容量,可是體重卻不輕!

致命的侵害力

M14身材修長,有著簡約的氣質,它剛出道,就取代了美國步兵用的多種槍械。喜歡它的人,大多都是因為它的超強威力。它發射的7.62北約槍彈在2000米外仍有較大的殺傷能力,如果發射榴彈,50米內的輕型坦克或裝甲車輛,都能被擊毀。

慘淡的征途

越南戰爭是M14有生以來參與的第一次大戰,也是這場大戰,使它迅速地被打入冷宮。在濕熱的叢林中,長而笨重的槍身使M14很難施展得開,也影響機械化步兵的機動性。於是在1960年後期,它全麵撤離了一線部隊,被M16係列替代。

重披戰袍

值得慶幸的是,進入21世紀,M14有了重回前線的機會。它在阿富汗發動的“持久自由”戰中,與美軍合作默契。因為阿富汗的地形與越南大不相同,是視野開闊的山區。這時美軍需要的恰恰是M14這種大威力、射程遠的武器。

開創小口徑化先河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開始對小口徑步槍進行探索。由此誕生的M16步槍係列,不僅是二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製式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列入部隊裝備的小口徑步槍。它的生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糟糕的實戰

1964年,M16被美軍正式采用。在越南戰爭初期,它在潮濕的氣候,沼澤、泥濘等惡劣條件下經常發生卡殼,因此評價不佳。直到1967年,換裝後的M16A1能夠適應惡劣環境,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這種步槍的好處!

小口徑的優勢

雖然M16最終沒有超過AK47,但位居世界第二的產量已經十分可觀!這也說明小口徑的M16是款優秀的步槍。它輕巧易攜帶,子彈散布密集,又能容納更多的彈藥。光是北約大概就有15個國家在使用它!

長盛不衰

除了早期有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漸成為美軍可以依靠的武器。在20世紀末,許多國家都開始發展小口徑武器,M16當之無愧地是他們借鑒的典範。不過作為領軍人物的它,發展至今,仍是同口徑槍械中最受歡迎的“品牌”!

口徑之爭

M16步槍是繞過最高軍方秘密研製的。因為那時候,人們最看重的是槍械的威力,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改小步槍口徑本身就是一種倒退。而堅持研製M16的人認為,小口徑的步槍攜彈方便,更能夠支撐起一場戰鬥。

狙擊之王

在眾多狙擊槍種中,美國的巴雷特M82A1大口徑狙擊步槍最具王者風範!它的大威力使它在各國受到歡迎,有效射程也高出一般的狙擊步槍,最遠能達到1830米,是當之無愧的狙擊步槍界的明星!

新的突破

巴雷特的最大射程是1830米,不過目前有效射程從使用416型號子彈後已經增加到2500碼,即約2300米。每支巴雷特的價格為8900美元,每顆0.416英寸口徑的子彈價格為42美元。

威力驚人

巴雷特殺傷力強,除了狙擊敵人以外,更可以破壞輕型裝甲車輛、雷達、彈藥堆放場、飛機等高價值目標。美海軍陸戰隊曾使用“巴雷特”摧毀了伊拉克炮兵指揮車與裝甲運兵車。

後坐力小

由於巴雷特設置了高效的槍口製退器,因此後坐力大大減小,而槍本身也可以吸收部分後坐能量,作用於槍管、槍機和槍機框的向後運動及壓縮複進簧。這就保證了射擊中的舒適性及射擊精度。

應用廣泛

巴雷特的大威力和射擊舒適性使它壟斷了幾乎0.50英寸口徑狙擊步槍的市場,目前至少裝備了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丹麥、芬蘭、葡萄牙、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部隊。同時也被廣泛用於民間的0.50英寸口徑射擊比賽。

世界槍王

20世紀70年代有這麼一句俏皮話:“美國出口的是可口可樂,日本出口的是Sony電器,而蘇聯出口的是AK-47!”這款步槍是使用最廣泛的步槍武器之一,產量超過1億,裝備了53個國家的軍隊,獲譽為“世界槍王”!

出色的AK-47

幾乎每個使用過AK-47突擊步槍的人,都會對它愛不釋手。它堅實耐用,故障率低。因為分解方便,即使出現故障,維修起來也很簡單。更主要的是它靠著全自動射程,可以提供強勁的火力。在越南戰場上,它可是搶手貨。據說,當時有許多美國士兵寧可丟掉自己手中的M14,而用AK-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