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速射武器——機槍(1 / 3)

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

想要了解機槍曆史,可得從英國的馬克沁開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地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有一套可重複運作的機械係統。當時,它一亮相就憑借半分鍾300發子彈的射速震驚了世界。真是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

開創新紀元

為了達到機槍高射速的理想,馬克沁在機槍的設計中首次運用了複進簧、可靠的拋殼係統、彈帶供彈機構、加速機構、射速調節油壓緩衝器等機構。這些創意成了今後機槍發展的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後坐式、槍機後坐式和導氣式。

機械化的運作

馬克沁的工作原理說起來很抽象,整個肘節機構的運作就像人體手臂的肘關節一樣,可以上下移動,進行閉鎖。它優於非自動步槍的地方在於打出第一發子彈後,之後發射的子彈都會自動推入膛內進行發射。每秒10餘次,每分鍾能發射600餘發子彈!

殺人利器

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靠著裝備的MG—08式馬克沁,一天工夫就打死了6萬名英軍士兵!使得馬克沁重機槍因此成為聞名天下的殺人利器。

瑕不掩瑜

馬克沁作為最早的全自動機槍,在所難免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機動性能太差,笨重的槍體,給急於撤退的士兵帶來很大的麻煩。此外,由於火力大、射速高,頻繁使用產生的極高的熱度會導致槍管變形,以至於故障頻頻。

供彈方式的變革

馬克沁重機槍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馬克沁還發明了長6.4米、容彈量333發的子彈帶,為重機槍連續供彈,但帆布彈帶可靠性也較差。

通用機槍的開山鼻祖

通用機槍就是兼備輕、重兩種機槍優勢的機槍。德國毛瑟公司設計的MG34/42機槍不僅是機槍中的後起之秀,也是通用機槍的開山鼻祖。它攜帶方便,射程遠、威力大,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現代通用機槍。

槍管降溫有奇招

MG34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采用了與馬克沁重機槍“水冷降溫”不同的降溫方式——氣冷式降溫。它比水冷降溫有著更高的效率,也能達到更好的降溫效果。這樣便可以迅速地更換槍管,來保持持續的射擊啦!

輕重兩型隨意變

毫無疑問,MG34在戰場上的作戰模式非常靈活。隻要給它配備兩腳架、75發彈鼓,就可以作為輕機槍跟班作戰;如果使用重機槍的三角架,配備300發彈箱,它便搖身一變成為重機槍,是營連絕佳的支援武器!

環境再苦也不怕

MG42是MG34的改進型,它的研究成功其實是一次生產技術上的重要突破。它采用了金屬衝壓工藝,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結構上也更緊湊、耐用。

地獄夫人

在2003年著名的美伊之戰中,美國軍隊運用了許多現代化武器,其中一些還是剛剛研製出來的新武器。然而報紙雜誌、電視媒體卻把搶眼的鏡頭給了大口徑機槍,也就是勃朗寧M2HB 12.7毫米重機槍。甚至現在,這位89歲高齡的“老兵”還在戰場上發揮著自己的“餘熱”。

“地獄夫人”

勃朗寧M2HB重機槍,湧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它隨美軍征戰四方,以驚人的殺傷力著稱。最遠射程能達到7400米,1000米之內的掃射,能夠無視任何有生目標的存在。所以美軍士兵送給了它一個“地獄夫人”的綽號。

建功於實戰

越南戰爭初期,美軍運輸隊遭到越軍遊擊隊突襲,裝備的7.62毫米M60機槍無法應對越軍使用的蘇製12.7毫米機槍,被打得傷亡慘重。然而換上同口徑的M2HB和他們對射後,卻迅速扭轉了即將戰敗的局勢。

“老兵”的魅力

從1933年生產定型到1946年暫時停產,M2HB曆經兩次世界大戰,總產量超過了200萬挺。到20世紀90年代末,除了美國外,世界上還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裝備使用這種機槍。預計10年內都不會有大規模換裝。

現代化的M2HB

改進後的M2HB換裝了更耐用的重型槍管,配備了威力更大的穿甲燃燒彈。在航空作戰中,可以擊穿直升機4~6毫米厚的裝甲鋼板;對陸地目標射擊,可以擊穿裝甲運兵車厚20毫米的前裝甲板;射擊海上目標,擊穿1~13毫米厚、中碳鋼板的小型艦船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