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慶派出子體掌控朝廷的同時,對於這個時空的文字資料也開始了收集整理工作。
這個時期文字記錄的載體還是以竹簡為主,每一套竹簡都是價值不菲,平常百姓家可用不起,能夠有著竹簡書籍的,隻能是那些士族和富裕人家。由此,也造成了竹簡的稀少和珍貴。很可能損失一套,就徹底失去了其上記載的信息。
皇宮裏的竹簡是最多的,自然也成為了子體第一個目標,在第一時間內,就完成了信息的掃描和記錄。同時,對於洛陽城內,以及大漢之內所有的竹簡進行收集工作。
當然,為了更好的讓那些擁有竹簡的人配合,朝廷發了命令,表示需要進行文字信息的備份工作,同時,主動配合的給予獎勵雲雲。而拿出來的獎勵,也不是什麼金銀,而是雪白的白紙,相信這對於多數文人來說吸引力足夠大了。
不過,主動的人畢竟不多,所以,有時候就需要親自上門了。比如那些藏書多的士族,比如那些藏書的大文學家。
蔡邕就是洛陽城內個人藏書的最大一人,家中藏書四千卷,恐怕與皇宮內的藏書都有著一比了。
姬慶那個時空,他的這些藏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幸好他女兒蔡琰還能文無遺誤的背出四百篇,才得以流傳下來。
所以,蔡邕他們家第一個被專門負責收集竹簡上信息的子體找上門,表示要按照朝廷的最新命令記錄蔡邕藏書上的文字。自然,也會給蔡邕好處,一斤竹簡給多少張白紙,藏書越多,好處越多。當然,對方還可以提些要求,一定範圍內即可。
蔡邕自然答應下來,開始他以為這個過程會麻煩的很,可是當子體隻是翻了一下他的藏書就完事了,還是讓蔡邕大吃一驚。
最後想到最近仙城降臨、仙人現世的神跡,這位過來的官員,莫不是一位仙人吧。也隻有仙人,才能有這個手段。
再看看一邊堆著的大堆白紙、一些筆墨,蔡邕更是點頭,單說這白紙,恐怕也隻能是仙人才能創造出來的。
而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個小女孩也在邊上看著這一切。她就是蔡邕的女兒,日後大名鼎鼎的蔡琰。
沒錯,這就是三國中絕對不可少的蔡氏父女,無論是正史、野史還是姬慶那個時空的網絡穿越文,都會提到他們。大有為人不知蔡氏父女,便稱曆史書蟲也枉然的架勢!
蔡邕(讀yōng),(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讀jiē),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也。東漢文學家、書法家。他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於東觀,遷議郎。曾因彈劾宦官流放朔方。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為侍禦史,官左中郎將。董卓被誅後,為王允所捕,死於獄中。蔡邕著詩、賦、碑、誄、銘等共104篇。他的辭賦以《述行賦》最知名。
此時,蔡邕還沒有升官,因為董卓先倒掉了。不過,他也沒了日後被殺的命運,他一家人的命運也改變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於琴的選材、製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獨到的見解。身邊有兩寶,一是焦尾琴,一是柯亭笛,就是這樣得來的。
在隱居江南吳地溧陽的那些日子裏,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自己壯誌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歎前途渺茫的悵惘。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裏撫琴長歎,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裏,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劈裏啪啦”地響。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鍾,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