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子女,要怎樣做才能使操勞了一生的父母生活幸福、健康長壽呢?
要了解成年人,有的放矢地幫助父母矯正和改變其身上消極的心理,注意開拓胸襟,陶冶情操,這樣必將有益於身心健康。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孝敬父母。他們一生都在為子女操勞,到了成年時期,由於工作的原因,各種各樣的疾病很容易找上門來,要定時為父母作健康檢查,及時發現疾病,及時得到治療。
尊重和安慰父母,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尊重老人在家庭重大問題上的決策性意見,也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因為父母閱曆廣、經驗多、涉世深,可以起到很好的谘詢作用。而且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心理上會得到很大的安慰。
子女如能常和父母談心聊家常,會使父母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也有利於家庭氣氛的和睦;父母都十分關心子女的行動信息,對不在身邊的子女,父母的思念之情越是濃烈,長久沒獲得兒女的信息,對父母是一種心理折磨。
逢年過節送些禮物,父母生日時應聚聚慶祝一番。在他們生病的時候要盡心照顧。
總之,子女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應該從“不起眼”的生活瑣事做起。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父母和子女不僅有血緣關係,而且還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此子女對父母的真摯感情、關心和愛撫的力量,在一定的條例下是一種“不吃藥的良藥”。孝敬父母是每個子女的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