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熏風亭畔南風熏(1 / 2)

重建後的天心閣是一處融古典城閣和古典園林於一體的旅遊景區,整個園林占地3公頃。天心閣下亭台樓閣,回環錯列,假山嶙峋,奇花鬥采,喬木高參,風景宜人,成了市民和遊客娛樂、休閑、遊覽、吟唱、晨練的極好去處。園內古跡全部得到了修複或重建,還修建了不少亭閣和休閑設施,除上篇已述的崇烈門和崇烈亭外,還有:

熏風亭熏風亭位於北大門內西側,始建於1932年,原為木構古亭。熏風,取自舜帝《南風歌》中“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之意。1938年毀於“文夕大火”。1987年於原址複建,為全花崗岩結構方形四柱亭。亭之東側,一堵紅色石壁立於池邊,上刻“倫鑒”二字,意為池水如鏡。迎春纖枝垂掛石壁,亭影倒映池中。亭內常聞京腔飛逸,笑語頻傳。亭周綠草如茵,玉蘭、雪鬆高聳,四季花卉間植,清香陣陣,情趣盎然,令人愜意。其參天雪鬆傳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1949年領銜通電湖南和平起義的程潛將軍親手所植。方形石柱上鐫刻著名書畫家彭吟軒先生題寫的楹聯,可謂舊名賦新意,古韻流今時。聯曰:

低徊解慍日;高唱阜民天。

逸響亭和迎暾亭兩亭均為20世紀80年代新建,逸響亭在熏風亭的東南麵,為八角亭。迎暾亭在古城牆之下,為六角亭。兩亭小巧玲瓏,仿木結構,歇山攢尖頂,飛簷翹角,蓋栗色琉璃瓦,深藏在蒼鬆翠柏之中,環境十分幽靜。內置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憩。

書法家趙家寰題逸響亭聯頗有“逸響”之意,聯雲:

繞亭綠樹生新籟;隔葉黃鸝共好音。

書法家胡六皆題迎暾亭聯雲:

故城自有千秋意;峻節能牽萬古情。

名人石刻畫廊名人石刻畫廊穿插在景區東側一片曲折起伏的假石山之中,頗有臥虎藏龍之勢。畫廊裏共雕刻33位長沙曆史名人畫像,上自“崩葬於長沙”的古炎帝神農氏,下到清代中國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燾,分別為政治家(如賈誼、魏源)、軍事家(如曾國藩、左宗棠)、理學家(如周敦頤、王夫之)、書畫家(如歐陽詢、懷素、易元吉)、文學家(如李東陽)、醫學家(如張仲景)、發明家(如蔡倫)等,其中既有本土的湘人,又有在長沙為官的政績卓著者(如辛棄疾、文天祥),還有流寓長沙並在此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如屈原、杜甫)。畫廊采用玉竹石為原料,或線刻,或浮雕,造像求其神似,並將各自詩作名言鐫刻一旁,一人一景,成為集繪畫、書法、雕刻、園藝於一體的新景觀。

映山樓映山樓是天心閣景區內一處集品茶、接待、牌藝、餐飲於一體的多功能遊客接待中心,位於天心閣的西北角,登樓可遠眺湘江,遙望生長於嶽麓山的市花映山紅(又名杜鵑),欣賞“萬山紅遍”之美景,故名“映山樓”。其建築風格和室內裝飾頗具明清古典特色。環境幽雅、功能齊全、服務上乘,營業麵積達300多平方米,具備容納100人的大型會場,設有大小雅間12個。映山樓自2004年元月重新裝飾營業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兩萬人次;並出色地接待了泰國公主詩琳通殿下、日本鹿兒島市市長及世界旅遊小姐一行的參觀、考察活動;成功地舉辦了“中國長沙首屆星城旅遊形象大使選拔賽初賽”;接待各社會團體、單位在此舉行聯誼、聯歡活動達20多場次;各種大小會議80餘次。映山樓大門前鐫刻著新中國首任長沙市委書記曹瑛的一副舊聯,頗合“映山”之意,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