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關於戰爭的這部分,我也隻是簡寫,多是一筆帶過。我不大會寫戰爭,也不打算寫架空。小說不能等同於曆史,金老的原著便有許多是不合曆史的。比如遼帝耶律洪基此人。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遼國第八位皇帝(1055年―1101年在位),在位長達47年。他是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他在位期間,遼政治**,國勢逐漸衰落。道宗並沒有進行改革圖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這時地主官僚急劇兼並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道宗還重用耶律重元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導致‘灤河之亂’的發生。他篤信佛教,在位期間曾大修佛寺佛塔。遼的腐朽統治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滿,其間被遼統治者壓迫的女真族開始興起,最終成為遼的掘墓人。1101年,遼道宗去世,終年70歲。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天祚帝耶律延禧也很昏庸,因此道宗死後僅25年,當年曾強大一時的遼朝覆滅了。”
這是從網上查到的,按曆史來看,蕭峰與耶律洪基結拜時,耶律洪基應該已有六十多歲,絕不是原著上所寫的四十多歲。而且耶律洪基此人算是個昏君,執政期間朝政**,壓迫百姓,並沒原著上所寫的那般英明、氣魄與膽略。書中的楚王父子叛亂,應該就是上麵那段所提到的“灤河之亂”。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並非如原著上所說是完全由楚王主導,趁機意圖篡位。若寫架空的話,那我真的不知道是要尊重原著,還是要尊重曆史了。所以這部分,隻是匆匆帶過。
主角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導力量,有人置疑說太過了一些,斬殺遼帝太過順利。以原著為基礎,我認為這並不為過。原著中,根本就沒提及遼國有什麼高手。以沈醉目前的功力及身手,根本沒人能攔住他。他輕功無敵,既能一閃身便到遼帝身前,那就絕沒必要一步步殺到遼帝身前。設太多波折太多困難的話,那看上去就是我把主角的能力寫弱了。兩刀砍落吊橋,一掌震開城門也絕不為過,因為他完全有這個實力做到。這樣的絕頂高手放在戰爭中,如果對方也無同等位的高手的話,那就隻能造成這樣的不平衡。
盡管本書有太多的不足與情節不盡合理之處,這本書終於還是結束了。不管怎麼說,都是我努力了九個月的產物。從這本書中,我也成長了很多。借助金大師的大作來寫同人,真的是種鍛煉,我個人感覺文筆與情節的把握就比之以前提高了許多。也很感謝廣大書友們對本書的支持,真的有好幾次寫不下去想幹脆太監,還是看到評論區中鼓勵的書評才堅持了下來。
下一本書我還會寫同人,會盡量考慮全麵,擬好大綱再動筆,會存足了稿子再發書。還希望支持本書的朋友們能夠支持我的下一本書,預計應該半個月後會發新書。
再次感謝大家對此書的支持!
傭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