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終南拜師(1 / 3)

八月金秋,秋高氣爽,白雲悠悠。

告別了靈兒之後,天寶一早就混跡在遊人中慢慢地隨行遊覽。

一進終南山,首先看到的是樓觀台。樓觀台不是一個簡單的樓台。據傳周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穀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

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知道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曆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築廟祭老子,漢武帝則於樓觀之北建老子祠。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在終南山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宗聖宮的牆壁上刻著王維的一首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天寶一邊體味著詩詞描繪的悠閑清雅,一邊在樓觀台附近穿來走去。

沿著山道上行,不久看到多片樓觀,其中有重陽成道宮、遇仙觀、通仙萬壽宮、集仙觀、太一觀、玉華觀、白鹿觀等,大都敞開大門任人進香,也可以隨意遊覽。

天寶今天特意換上一襲書生長袖青衫,手拿一把紙折扇,看上去像個出遊的仕子,且每到一處道觀都要進香觀禮,留下不菲的香火銀子,因而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俗。

等他遊覽的差不多了,他才將隨行作介紹的道人請到一旁問道:“這位大師,不知如何稱呼,小生有些許小事相詢,不知大師能否為我解疑?”

那道人連忙回禮道:“貧道道號無憂子,施主叫貧道無憂即可。不知施主有何事相詢,隻要不涉及本門內部事物,一定知無不言。”

“那小生先行謝過大師了,不知貴門現在是否還收徒?”說完他稍微展示一點功力,卻把無憂子逼退好幾步。

無憂子麵色不停地變換,最後還是上前行禮問道:“不知高人前來,小道有失遠迎,還請高人告知此來全真有何目的?”說完竟擺開架勢,仿佛天寶一言不合就要上前拚命一般。

天寶一見就知道他誤會了,連忙退後一步賠禮道:“是我唐突了,無憂子道友不必驚慌,我真的是誠心來拜師的。在下姓易名小天,自號:……”

他看了一眼路邊的紅楓林,靈機一動道:“自號:楓林道人。在下原本是想靠讀書考取功名,偶爾翻閱家祖留下的《道藏》悟得修道功法,幾年下來略有小成,現在遇到瓶頸無以為繼,所以想來貴門拜師學習下一步修煉的功法,好突破瓶頸繼續修行。還請無憂子道友代為通稟。”

無憂子想了想道:“那好吧!請道友隨我來。”說完他引天寶從一條小徑七轉八拐來到遊人無法到達的後山,又穿過幾麵幻牆後才到達全真的真正所在。

“勞煩道友請在此靜心等候,無憂去去就來。”說完又七轉八拐的不見蹤影。

剛剛行路匆匆,天寶還沒有仔細觀察四周的一切,現在終於可以一睹為快。入目是青翠的竹林,高高聳起的參天大樹,四處盛開的散發著濃鬱藥香的花朵,還有那錯落有致的簡樸的茅舍;耳中聽著若有若無的頌經聲,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靈鳥們歡快的鳴啼;沒有世俗的虛榮繁華,一切都顯得那麼清新、和諧、自然,讓人不知不覺沉醉其中,洗滌被世俗所沾染的心靈。

“咦,誰的弟子,不錯!都修煉出元神了。咦?不對,怎麼元嬰都沒有結成就先修成了元神?”正沉醉其中的天寶被一聲驚歎所驚醒,他循著聲音看向來者。

隻見眼前一須發皆白的老者撓著頭上那稀疏的頭發尷尬道:“不好意思,剛才老道打攪了。沒想到你這麼年紀輕輕就修煉出元神。呀!我幹嘛給小輩道歉啊!”突然老者又像很生氣似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