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走馬上任的康部長,被遠在滬上的張某人聯合李老頭一巴掌給打腫了臉。
康書茂表麵上笑笑似乎不以為意,但心裏已經恨死了這一老一少。
作為久曆風雨的人,他的反擊相當犀利。
他認為所有人對他對這件事的處置都說不出半個字來。
他下達的第一個文件便是指出,滬上所有的臨時工本來是屬於知青編製,但卻沒有在一線接受過再教育。
所以他通知所有的駐滬職工包括臨時工在內,必須回到兵團來,接受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一線勞動教育。
同時他將挑選借調一批兵團知青前往滬上招待所,協助新上任的牛主任工作。
不得不說康書茂的這一招確實相當巧妙。
首先這個決定的理由正當到了極點。
其次康部長能讓所有人看到得罪他的下場。
一幫生長在滬上大城市裏的城市知青,會願意來東北農場裏吃苦嗎?
那些臨時工要麼放棄這個臨時工崗位,要麼接受他的“處罰”。
他相信自己這招足以瓦解張宏城身邊的那些人的向心力。
就算有人真的跟著張宏城一起回了東北來吃苦,三個月甚至半年之後,能不能回滬上還是得他說了算。
康部長也知道有些人在求牛海鑫辦牽線搭橋的事。
屆時隻要勞動上個把月,想必這些嬌滴滴的女知青就會認清現實,從而服從自己的安排。
到最後這些人情還是自己的。
這個文件一下,整個兵團部瞬間都不看好起張宏城的未來。
如果張宏城回東北種地,身邊還帶著一幫老部下,想必這樣的境遇足夠能把張宏城給憋悶到死。
那些情願跟著張宏城放棄大城市的生活來鄉下吃苦的老部下,每一個都將是張宏城身上的枷鎖。
當然如果張宏城隻是和幾個正式工一起回東北的話,問題就好辦的多。
張宏城在收到這個文件後,也不禁為姓康的暗中翹了一個大拇指。
簡勇幾個老同學、包智慧幾個老同事都還好說,跟著自己回去了再不濟也有老單位接收。
但他在滬上招收的兩批臨時工就不太好說了。
人家姑娘小夥當初為了躲在滬上不去下鄉插隊,付出的可不是一丁半點。
還有陸莉幾個,已經通過楚描紅的介紹有了自己未來的另一半。
讓她們拋棄一切跟著張宏城回東北,可能性實在是太小。
對此張宏城不得不仰天長歎,感到分外可惜。
他之前還想著帶著這幫老部下一起考上大學,迎接一個與前世不一樣的人生。
如今看來,這種可能性已經無限降低。
就在滬上招待所人心惶惶之際,康部長的第二招到了。
他很大度的將張宏城調回了老單位第四師。
出任新組建的紅旗連連長。
駐地更是張宏城最熟悉的虎東濕地。
康部長還費了大力氣,將他的老部下紅旗排從紅旗林場調了出來陪著他一起重返故地。
新編的紅旗連隻有兩個排,一個是紅旗林場排,一個是由滬上招待所知青們組建的滬上排。
看似無比大度的舉動,實則步步都隱藏著康部長的算計。
別的不說,讓所有人都眼紅的紅旗林場被他輕鬆剝離出了張宏城的影響範圍。
也讓張宏城回到東北後,失去了一個最大的物質供給渠道。
而將女性居多的滬上知青變成為一個排,擺明了是要增加張宏城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虎東濕地營地自從上次在曲洪浩的手裏被淹之後,雖然第二年的水位退了一些,把營房什麼的都露了出來,但濕地的絕大部分還是被水麵所覆蓋,根本無法進行耕種。
這個決議是康部長發動關係在會議上強行要通過的。
理由隻有一個:兵團的政策是沒錯的,開發濕地必須繼續進行,所以他建議由之前成功過的張宏城領頭。
當然他最後也退了一步,可以讓張宏城自己的選擇,是回虎東濕地,還是去東方紅濕地或者珍寶島濕地。
張宏城二話不說,立即選擇了虎東濕地。
在接到康務部長第二招之前,他心裏確實有些發愁,但在康複長的第二招發出之後,他卻在心裏悶笑了起來。
這兩年風調雨順的,但為什麼虎東濕地的水位一直沒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