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祈安走在街上,這裏和他們剛來的時候已經好了不少,至少在街上乞討的人變少了,隻有偶爾路過會遇見幾個。

陽光灑在石板路上,映出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淡淡的生機和希望。池梟正在為修建水渠和閘門的工作找人,那些家中有力氣的壯年男子都紛紛響應,投入了這項關乎整個吳縣未來的重要工程中。

街道兩旁,攤販的叫賣聲重新出現,各式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追逐嬉戲,他們的歡笑聲如同清脆的銀鈴,在微風中飄蕩。老人們坐在門前,曬著太陽,聊著家常,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安寧。

顧祈安走著走著,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笛聲。他循聲望去,隻見一位青年坐在街角,手持竹笛,吹奏著悠揚的曲子。

那笛聲婉轉悠揚,如同山澗清泉,沁人心脾。

這位青年身穿一件簡單素樸的白色長衫,身形挺拔俊逸,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氣質。

他那雙深邃而溫和的眼眸,宛如春日暖陽般溫暖人心,仿佛能驅散所有陰霾,讓人不禁心生暖意。

他的微笑如同春風拂麵,溫潤如玉,帶著淡淡的書卷氣,散發出一股親切而又安心的氣息。

一群小孩子在他身邊追逐打鬧,天真無邪的話語裏卻處處透露出對他的嘲笑:

“倒黴蛋又來吹笛子咯!”

“快跑快跑!母親說靠近他黴運會傳染的!”

“咯咯~”

麵對這些稚嫩而又傷人的言語,他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生氣或者難過,反而輕聲提醒那些孩子們要小心一點,別摔著了。

他似乎並沒有把這些嘲笑放在心上,仿佛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待遇。

或許正是因為他內心的善良和寬容,才讓他能夠如此坦然地麵對別人的誤解和嘲諷。

旁邊路過一個乞討者,他走到不遠處用僅有的幾文錢買了一個烙餅遞給老人:“老人家,朝廷派人在城門口放糧,您也去拿點吧。”

“老頭子我知道,但是家離城門口太遠了,家裏隻剩我一個人了,老頭子我腿腳不方便,等趕到的時候已經沒有了。”老人搖了搖頭,雖然每天都會發放糧食,但是隻有兩個時辰。

“老人家,我家裏還有一點糧,您等等我給你拿。”青年說道。

“不用,不用,你家裏還有那麼多人,給我了你們吃什麼。”老人連連擺手,眼中滿是感激,卻又不願接受這份饋贈。

青年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老人家,您放心,我有手有腳的,下次再去取便好,您稍等片刻,我這就去取糧。”說著,他轉身向家中走去。

老人想阻止都阻止不了,最終也隻能歎一口氣。

發放糧食必須要持著有有效信息前去領取,不得找人代領,以防有人假借代領之名冒領他人的糧食份額。

畢竟,人心難測,如果任由這種行為發展下去,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鑽空子,真正急需糧食的人反而無法得到應有的救助。

但是也造成了有些真的沒辦法親自來的人領不到糧食。

顧祈安走了過去,老人感受到身邊有人,他抬起了頭,看向顧祈安,見他衣著不凡,心裏有一瞬間的害怕:“請,請問公子有什麼事?”

“我想問一下,這城中有多少如同您一般,不方便去拿糧的人?”顧祈安蹲下身子,盡量和老人視線齊平。

“像我這樣這樣的城南片區住了很多,大部分都是腿腳不便或者是臥病在床根本沒辦法下地的。”老人愣了一下才回答到,“剛剛那位公子其實家裏也是如此啊……”

“他家裏有個重病的老母親,說起來真是命苦啊!原本他家境殷實,是富貴人家呢,但不知為何家道中落,父親出了事,母親也因此病倒,常年臥病在床。”老人說著搖了搖頭,歎息不已,“為了給母親治病,他不得不變賣了許多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