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弑武帝統一浩土後,算上大甄本身,將天下分為七國。因為皇室僅僅直接控製白雍城為核心周圍八百裏的土地,因此王域也有八百裏王域之稱。
不過,也正因如此,帝朝皇帝的命令並非是通達浩土的。雖然大甄的曆代皇帝名義上主宰著浩土眾諸侯,但是對於諸侯國自己內部的軍政權力,白雍城裏的皇帝並不過問。雖然皇室不會插手諸侯的國政,但是,這並不代表六國諸侯們就可以與象征著帝朝的大甄皇帝陛下平起平坐。
在將土地分封給諸侯們之後,大甄的皇帝擁有三項權力來讓諸侯們明白自己才是這個浩土的主宰。第一終是接受朝拜,在每一年的春天,諸侯必須派遣使節奔赴帝都,把自己在即將開始的一年內要做的事情向皇帝奏聞,包括軍隊的征伐、新城的建築、世子的確立等等。這是一種皇帝和諸侯之間述職式的見麵,表示的是諸侯對皇帝權威的認可。
第二種事是享受供奉,這件事情通常與朝見一起進行。帝朝的土地雖然分封給了諸侯,但是到了收獲的季節,諸侯境內土地的出產和平民的稅金除了諸侯自己保留大半外,還必須抽出一定比率供奉給皇室。這是一種王域對於諸侯實際的特權,當然諸侯也可以拒絕這麼做,但是那也意味著對皇室的不尊。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那麼皇帝就要行使他對諸侯們的第三項權力,那就是討伐。
當有諸侯不對皇室履行朝拜和供奉的義務,此時皇帝便有權以此為由號召其他諸侯討伐之。一旦皇室號召了,那麼對某一諸侯的戰爭便是正義的,其他諸侯便需要響應皇帝的號召,一起進攻失去皇帝信任的諸侯。
除了這三種權力外命令,皇帝還有兩項義務。一是負責對外抵抗侵略,二是對內調停諸侯之間的鬥爭。前者指的是一旦浩土遭到來自鬼方的蠻族侵略,皇帝需要率領浩土諸侯迎戰蠻族,不過這樣的事情終大甄一朝也很少發生。後者則是說,當帝朝的在諸侯之間爆發戰爭的時,皇帝勢必派出時節進行調停,維護整個帝朝的穩定。
像這樣的皇帝和諸侯的格局維持了大甄三百年的江山,不過,三百年後的今日,浩土上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如今的大甄皇室已經不複往日的尊嚴,諸侯們各有野心,不將王域放在眼中的事情已有發生,再加上王域內閹宦的勢力橫行,六國諸侯對王域愈發的不信任,帝朝皇帝的詔令出不了八百裏王域已經是浩土上眾所周知的秘密。
“諸侯們狼子野心,早已經覬覦王域,此時若是召他們入王域討伐逆黨,豈不是引狼入室?”看著廷尊不置可否的樣子,金河不無擔憂。
廷尊麵色平靜,可是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掌控天下的氣魄,這種氣魄讓金河信服,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廷尊一直深居宮中,並不在朝臨政,可是閹宦們無論是誰依舊對他俯首帖耳的原因。無論廷尊的命令是怎樣驚世駭俗,內廷中人都對其無條件服從,因為他們深知,廷尊的智慧和謀略是他們能夠站在帝宮中,看著群臣匍匐在自己腳下的唯一理由。“此事我自然知道,不過如今如果不用諸侯,任由逆黨的勢力做大,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內廷麵對的就是最直接的滅頂之災,諸侯們雖然險惡,可是這些年我也在暗中關注著他們,他們的國內也都各有肘製,再加上他們相互之間也是勾心鬥角,此時的他們雖然有野心,可是論能力,大甄還是浩土勢力中最強的一家。而且召諸侯之兵入王域還有另一個好處,這是我們內廷的向群臣做出的一個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