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部以紋身為象征的作品的另一個角度來看,對其嗜好及感覺的特異性,確實值得給與高評價。放眼看現今日本的推理小說,像這種被人遺忘許久的美感、飛快感及戰栗的表現,已經不複重見了。
為什麼描寫的盡是——在小公寓的一間房裏,一個藍領階級的家夥和酒吧的女侍糾纏不清,演出一出情殺案?
為什麼描寫的公式是——刑警胡亂地吃了一碗飯,或是新聞記者火速趕到現場附近訪問有關的人,還有住在那個住宅區的主婦們提著菜籃在一些三姑六婆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的情景,試問——讀者為什麼要看這些東西?
為什麼日本的推理小說不知不覺之間竟變成“老舊”、“平凡”、“無聊”的東西?是不是這樣比較富有“現實的”、“社會性”、“不至變成沒有價值”呢?
這是何等的貧乏!有夢與詩,使得情節曲折動人,該人拍案叫絕,這才是推理小說的本質。
哈梅特、錢德勒、烏魯裏斯,以及萊絲等人所寫的小說獨樹一格、一脈相承。他們不忘一定要究其本源,承繼真正的精髓,他們非常了解,偵探小說在二十世紀是一條醉漢的船。
不會把理智的要素轉化為數字講義或犯案紀錄的報告書,不會把奇怪的精神降格為荒唐無稽、低級粗俗的色情文學,所以才能完成《紋身殺人事件》,行文之中得以自由平衡地運用兩大支柱。二十五年來,高木先生在隻有優秀推理作家才能做的“美麗的惡夢”中,創造一連串持續不懈追求合理性的作品,使得這樁“美麗的惡夢”清晰有力地展現在各位麵前。
不論安東尼·西法在他的劇作《偵探》一書中,如何徹底地戲弄偵探作家,都無損推理作家、推理小說的光榮,因為“作弄”原本就是推理小說的根本精神。
《紋身殺人事件》在一九四九年出書時,出乎版元岩穀書店的意料之外,竟然大爆冷門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這是作者把他嘔心瀝血的寶貝趕到當鋪所追回的經典之作。
後來,又補述三百頁以上,成為六百五十頁的巨著,在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綻放燦爛的光芒的,就是這部作品。
【作者簡介】
小泉喜美子(1934年2月2日—1985年11月7日)日本推理作家、翻譯家。舊姓杉山。東京人。高中畢業後入早川書房從事翻譯工作,並與時任該社編輯的小泉太郎(生島治郎)結識,於25歲時與之結婚。曾以《辯護證人》應征《ALL讀物》推理新人獎,盡管沒有入圍卻得到了評審委員高木彬光的賞識而得以出版作品。1972年與生島離婚。之後開始大量發表原創小說和譯作。1985年,醉酒後失足摔傷去世。
—校注
PS:至此,高木彬光的傑作《紋身殺人事件》(刺青殺人事件)已經全部掃描OCR並上傳共享完畢,這份工作從年初開始,持續了近一年,這段時間得到了很多網友和推理迷的支持,感謝你們!當然,最想感謝的是台灣的推友曲辰先生,正是他無私提供的台版書複印件,才使得這本廣大推理迷翹首企盼已久的傳說之作,最終揭開神秘的麵紗與諸位見麵。(按照我的計劃,下一步會考慮將台灣科幻大師張係國的名作《星雲組曲》掃出來,當然在此之前還是打算歇段時間,掃校工作著實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