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觀世事、存道於心(1 / 2)

這結界之中,乃是時間結界。可將過去發生之事重新演繹出來。齊林在結界之中向外望去,見有一戶人家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不過生活卻是頗為融洽。這戶主乃是壯實小夥,娶妻生子,對待家中雙親頗為孝順,生活雖是貧寒,但也過得有滋有味。家中若是有什麼可以分享之物,夫婦二人皆是先奉上與兩老享用。齊林看見,便道:“天下人,要皆是如這夫婦二人,則孝道旺矣。”

範天寶微微一笑,說道:“且慢斷言,小友繼續看下去。”

齊林但見這夫婦二人,也頗為勤勞,時長日久竟然家中也有了起色,積蓄了點銀兩之後,夫婦二人便也學著他人開始做些小本買賣。這夫婦二人做起生意倒也順風順水,不多幾年家中便已開始置辦起店鋪,心中一心隻想賺的更多的錢財,好風風光光的開幾家大店。這起早貪黑的,時間一長便也開始慢慢怠慢家庭之事。這夫婦二人隨著錢財的增多,生意越做越大,事情越來越多了,這脾氣也是跟著越來越大。

先是對下人不大滿意起來,時不時的便對下人喝罵不已,再接著便是對家中雙老也是開始不滿意起來。原本家境貧寒之時,對父母的尊敬也慢慢耗之一空。待得過了幾年,更是看不起家中父母,真是巴不得這家中雙親早日歸西,自己夫婦二人便好逍遙自在了。待得父母皆亡之時,隻是草草掩蓋了事。

齊林看畢,這心中也是不由感慨萬分。原是以為這夫婦二人初始重孝,現下看來卻是容易被外在之物迷亂了眼睛,以至錢財代替了人性之中那天道之位。可見人心最難,難在持久,難在看清何謂天道人倫。

齊林正待與範天寶談論一番,又見這結界上顯出另外一戶人家,這人家卻與先前人家不同。這人家家中原本富庶,主人也是頗有修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父慈子孝相處融洽之極。孩子自幼便是送入到書院中讀書寫字,學倫常天道;家中長輩亦是常常教導孝道。可好景不長,家中突然遭遇不測之事,不過多久這富庶一時的家庭便敗了下去。這主人夫婦二人禁受不起這等打擊,這身體可就越來越差,繼而便雙雙臥床不起。可這兒子卻是堅守孝道天倫,即便自己肚腸肌餓也仍是極力贍養雙親,直至雙親安息,更是花費所有妥葬老人。一時間,也是孝名美揚。

齊林又是一陣唏噓,觀看之際又是有所悟。這孝道雖是天道倫常,但也需要幼時教育灌輸與腦海之中。人與畜生不同之處便在於此,有所學必有所行。

這兩出關於孝道之景,對齊林卻是有所感悟。長歎一聲道:“多謝範先生點化,齊林似有所悟。這第一出,使得齊林心內對世俗之間的情欲之爭有所悟,人若是用情欲錢財代替一切,則天道難存於心;第二出,又使得齊林悟到世間之人要持有一個天道之心,這道念之種卻是必須要種下。”齊林稍稍頓了一下,接著道。

“是以要想將傳揚孝道之責任擔起,則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清欲,二是播道。這清欲,恰是如同人洗淨身子一般,今日洗了,清晨起來忙碌一番,又會被世俗之惡習沾染,便又需再洗;何時能夠脫離這世間惡習,方能夠不需再洗了。播道,便是將天道之念放於人心之中,要時時看護,時時養育,待得發芽開花之時,才有結果之望。”齊林端目看著範天寶,見範天寶麵露笑容微微點頭。範天寶見齊林能夠悟到此中枝節,確是非常滿意,“小友,對道之理解的確超乎範某想象。似小友這般煉氣境界便對天道有此悟性之人,實在不多。想必將來小友化神晉級必是易如反掌了。”

齊林見範天寶如此誇獎自己,不由得臉上一紅,道:“先生謬讚了,小子那裏敢當。不過是先生抬舉罷了。”

範天寶仰天一笑,將結界收了,一個瞬移便離去了。隻留下神識傳音道:“如是有時間,再與小友論道。”

齊林望著範天寶離去之處,長揖於地。這範天寶雖是為入世化神而來,到也對齊林在道念一途上指點了一番。這也使得齊林感悟了孝之天道的基本,別小看這基本之道,有很多元嬰巔峰之修士想要化神卻偏偏是進不到這化神的境界,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感悟到這道之基本。

悟道之人,靠的是對道的理解,這光有外在的修為並不能夠保證便能夠化神成功。唯有打開了天道之門,方可使得自己身合天道,化神功成。很多修真之人窮一輩之力,都是在拚命提升修為,卻是忘記感悟天道之念,待得到了元嬰巔峰之境界便被牢牢的卡在了這道念一節之上。向齊林這般,修為隻是在煉氣,便已開始領悟這天道之念實屬少有,基礎打得越好,對後麵修為的提升實際上也是一個很好的鋪墊功用。在修真界中也曾經聽說過有修士在元嬰巔峰境界時,並未入世便直接化神成功的。事實上,這等修士並非未曾入世悟道,實際上便是猶如齊林這般,早在低級修為之時便已經開始悟道,所以到了元嬰巔峰之時,那道種已是開花結果,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