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曠掉公務, “偷得浮生半日閑”。先去了上清宮,又幸駕艮嶽。登上假山, 看著牆外的太平盛世,覺得自己是古往今來第一愜意的皇帝。

他倒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荒廢政事、到處遊玩, 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因此今番出城, 也沒戒嚴, 也沒大張旗鼓的操辦, 除了幾個近侍誰也不知。每次尋歡作樂歸來, 再偷偷的溜回宮, 那感覺無可比擬, 好似冒了一場天下最大的險。

可是這冒險的筷感沒持續多久。剛剛坐上回宮的馬車,就聽說有凶徒在京城作亂,濫殺官軍百姓, 禁軍也收捕不得,請聖上萬分小心。

趙佶第一反應是不信。出宮的時候還好好的, 街上熱熱鬧鬧,百姓歡聲笑語,哪來的凶徒?

直到殿前司都虞候、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殿前領班值……幾路禁軍統領趕來“護駕”, 大汗淋漓地稟報了情況,趙佶才信了八分, 又是鬱悶,又是惱怒。

京城八十萬禁軍,奈何不了一個瘋漢?他是神仙不成?

掀簾看看身邊的層層護衛,又略為心定。禁軍差勁就差勁些吧,至少自己身邊這些皇城司親衛,都是各地選拔來的高手壯士,有他們在,連隻蚊子都別想叮著他。

可是街上行了數時,漸漸聽到喊殺聲、慘叫聲、哭泣聲,聲聲入耳。趙佶生長王府,養尊處優,何時聽過這等垂死之音?又忽然聽到四處驚雷,偷偷掀簾看,隆隆的隱約爆炸之聲。趙佶活了四十多歲,連鞭炮都沒聽過幾聲,如何能夠冷靜自持?當時身子就軟了半邊,不斷催促馬車快走。

今日不知觸犯了哪路神仙,不讓他過個好節。

趙佶心想,隻要回到大內,有軍隊和城牆保護,他才能安全。

至於受害的軍民百姓,他倒是想也沒想過。還是隨行的幾個近臣大膽詢問,趙佶才焦頭爛額地下了幾道令,無非是令禦林軍盡快緝捕凶徒、安撫百姓、清點損失之類。

“讓開封府和殿帥府去辦這些事,朕又不管這些!回宮!回宮!”

話音未落,後頭馬匹嘶鳴。接著是親兵的叫喊:“放下兵器!休得近前!來人呐……”

這人的聲音戛然而止,變成喉嚨被割破後的模糊哀鳴。

趙佶手足冰涼,催促:“快,別管前頭的人,快跑!”

----

李逵身上插著幾枝箭,踉踉蹌蹌的躲進臨街一個鋪子,但覺氣力耗盡,宋公明哥哥的仇怨還沒報完,急得他流眼淚。

忽然,模糊看到有車仗從眼前過。他再沒見識,也認出這車仗非比尋常,珠光寶氣不說,門縫裏還露出一角天子專用的明黃色帷幔,當即大喜過望,傷口也不痛了,跳起來,揮著板斧便砍。

皇帝的親兵侍從總算是素養過關,一隊精兵鋼刀出鞘,將李逵攔在了街頭。另有兩隊弓手悄悄爬上民房,瞄準了那副黝黑的身軀。

“放箭!”

李逵身形沉重,躲避不及,當即又中了數箭,然而竟未倒下,發狠砍翻了三五個親兵,衝著那倉皇逃竄的馬車大吼:“姓趙的!俺宋江哥哥哪點對不起你?他天天辦公到深夜,忠孝節義掛在嘴邊,給國家立了那麼多大功,倒被你鳥——鳥藏弓藏,你半夜睡得著覺麼?睡不著正好,你黑爺爺送你上西天,正好跟俺宋江哥哥道歉!”

以李逵的見識,說不出什麼“鳥盡弓藏”的話。這些都是宋□□發之時,輾轉痛苦之言,讓李逵一字不落地聽了去,此時喊出,倒喊得那趙佶冷汗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