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夜行遇妖(1 / 2)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湧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奇齢邁五龍,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這一首遊仙詩,作於兩晉時期,當時玄學興盛,多少人隱於群山修仙,最終名列仙班,成就不朽之軀!

此處表過不題,話說北冥有極寒之地,不生人煙,不長植被,凡人一但涉足,必被凍裂!千百年來,這裏一年四季天地間都是一片冰雪!而在北冥之中,又有萬年寒冰,深愈千丈,方圓遼闊,自開天辟地以來,未曾消融。

記得在大宋建炎年間的一個隆冬,有位道士從北地出發,駕著一匹毛驢,到了金人的北關。那道士身穿交領團雲紋飾道袍,鶴發童顏,白須垂有尺長。那道士不顧守關軍士的阻撓,兀自出了雁門關。

這道士不是別的人,正是翠林真人張玄甫小真人!真人一路遊覽關外的山水草原,向沿途的牧民們行善積德,不消一個月,就到了北冥極寒之處!而在那極寒之地,有另一道士正在打坐清修,道士身穿素服,須發全白,盤腿靜坐在冰台上,一動不動,神情和藹,小張真人拜候的就是他了!

隻見翠林真人在數百步外就下了黑驢,勒驢步行過去,那驢子竟也不是凡物,在這北冥極寒之地,絲毫不受寒氣侵蝕。翠林真人走到那盤坐的道士旁邊,“噗通”一聲就跪了下來,納頭便拜,口稱“師尊”。

片刻,那道士睜開了眼睛,道:“我自修行以來,廣證劫難,到今天已曆九九八十一劫,尚缺一劫,才夠九九歸一之劫數。”

翠林真人低頭賀道:“恭喜師尊!即將功德圓滿!”

那道士從冰台上起了身,將翠林真人扶起,說:“玄甫,你的來意我已知曉,現在正道衰落,旁門崛起,連為師都不能左右局勢,隻有等待有緣人重興劍門正統,方可解開此厄,還天地一個清白。”

翠林真人道:“師尊所言極是!相信師尊也觀測到,今雁蕩山上,有仙星謫落,適一嬰孩出世,隻怕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降生,弟子趕去之時,遇到前輩高人,前輩讓我請師傅出山,共對大劫,說那孩兒的事交給他處理。”

那道人點頭說道:“我之大劫,自此事開始······”

言歸正傳,且說那晚沐輕舟與承楚風道別之後,因怕妻子惦掛,星夜就往家裏趕,恰逢月明星稀,正好看得見山路行走。

平時他一段時間出一次雁蕩,到小鎮購置些米麵油鹽等物資,所以對路徑格外熟悉。可是今日的路途卻有些反常,平時一個時辰不到就能到家,這時觀太陰軌跡,已過三更時分,離家裏還很遠得很呢!他感到渾身的不自在。

四周靜的出奇,要知道,南方的夏天蟲鳴蛙叫聲嘈雜一片,這裏卻一個影子都沒有,太不符合常理!

沐輕舟停了下來,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尋了一遍,不見什麼可疑蹤影,他有些驚疑不定。但是仍繼續往前走,這次他長了個心眼,用掌在幾棵樹上拍了痕跡,一段時間後,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幾棵帶有印記的樹,竟活生生的再次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是怎麼回事?”沐輕舟自語道。

他早先聽人說過,說深山野林中山精野怪時常在夜裏出沒,專吸食路人陽精魂魄用來修煉,被吸食者往往難逃魔掌,化作亡魂。想到這裏,他身體打了個冷顫,湧出了一股股寒意來,從種種跡象來看,他怕是中了這種圈套。

事已至此,害怕也無用,沐輕舟仗著膽子喊道:“不知是哪位潛修的高人,某家得罪了你,要如此戲弄在下,要是有事要尋某家,還請現身一見!別在暗處束手束尾,叫人笑話!”

話剛說完,一個人影從樹上跳下,落了在他身旁一丈處,趴在地上。不!不對!或許說不是人影,是一個半人半妖的存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