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佛書!(1 / 2)

這一日清晨,黎明前的黑暗正肆無忌憚,但令孤與小黃早已穿行在山間,令孤要去一座峭壁觀看日出。

九華山作為地藏道場,香火鼎盛,每年的遊客或是拜佛許願,或是觀景養心,總是絡繹不絕。每年幾十萬遊客在山中行來走去,可以說稍微有點風景的的地方都被政府作為創收項目進行了開發,但凡事總有例外。所謂觀景在人,尋景在心,把世界看成金錢腐敗官僚,總會忽略錢眼外的風景。所幸令孤有一顆悠遊的心,從來沒有以錢眼看人看物。長時間在山中行走,令孤練就了一雙自娛其樂的眼睛,這座峭壁便是令孤無意中發現的,人跡罕至不說,每天傍晚落日,清晨日出,總是有宛如佛光般的雲霞出現,偶爾出現雲海,更是平添一座五彩仙橋。試想腳下仙雲彌漫,己身與仙橋平齊,眼望五彩雲霞,佛光陣陣,仿若置身於雷音法寺,與眾菩薩同聞佛法,豈能不令人流連忘返?

令孤所處峭壁雖有如此美景,但景不常有,令孤所看也不過兩三次而已。每當這時,令孤就會就地參禪,心誦佛號,儼然得道高僧。今日,令孤便期待能夠再次見到此景。

一路翻山越嶺,令孤跌跌撞撞,好在有小黃指引,不然這峭壁樹叢肯定會令令孤頭疼腦脹。

終於到了,極目遠眺,一片漆黑,仿若置身黑暗地獄,那遠處峭壁山鬆影影綽綽,膽小之人怕是要誤認為惡鬼孽障吧。但,令孤卻無任何恐懼之心,相反,如此靜謐之處,正是修行福地。一時之間,令孤竟是口誦佛號,腦中觀想眾佛眾菩薩,陷入禪定之中。

清風徐徐,天空逐漸褪去黑衣,蒼山也漸漸顯露出秀麗的容顏。遠方的天空逐漸仿佛魚肚一樣漸漸變白,一輪紅色的圓盤猶如害羞的姑娘,先露出一雙眼睛,但卻在騰身而起的一刻拉起周邊的雲彩,羞答答遮住通紅的臉頰,這一刻,世間萬物塗上了一縷莊嚴地金黃,山峰下洶湧的波濤此起彼伏,沒有人看到,一輪仙橋徐徐而升,先似橋後似環,最後竟然定格於峭壁之間。如此美景,當真如佛祖法會,眾生雲聚。此時若有人遠觀峭壁,便會發現環狀佛光之中,有一寶相莊嚴,渾身金燦燦的禪僧,而在其旁,一隻狗靜靜臥著。若觀此景,信佛之心當會永不退縮吧!

禪定中的令孤當然沒機會看到這美妙的景象了,這時的他早已忘記了一切,包括自己。令孤就這樣專心的與自然交流。

呼——吸——呼——吸……不知過了多久,也沒有人注意到,一束金光若有若無的出現在令孤的腦後,漸漸地,金光蔓延,逐漸籠罩了令孤全身。此時若有人看到令孤,定會驚訝,因為那金光中仿若有一些文字。金光持續蔓延,驟然,又逐漸收縮,直到最後消失於令孤的後腦之中。在整個過程中,有所覺的隻有被金光邊緣擦中的小黃。

日上三竿,天氣開始熱起來了。令孤終於無意識的睜開眼睛,迷迷糊糊的掃視四周,終於記起了自己的身份。“呼—我坐了多長時間……”說著,令孤站起身,向太陽望去,“糟了!早飯忘做了!小黃,你怎麼不叫我……”話沒說完,令孤便抱著小黃向寺廟奔去,那束光仿佛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直到令孤遠去,那孤寂的石壁中才仿佛發出一聲歎息,隻是此地隻餘清風徐徐。

這天的令孤精力格外旺盛,雖然寺中長老師兄們都沒有怪罪於他,但他還是以贖罪的心態將剩下的雜活全部幹完,比如劈柴,比如挑水……

夜晚的令孤感覺很奇怪:以往做完這麼多活都會睡眠良好,快速入睡,可今天卻怎麼也睡不著,頗有一種精力無法發泄的感覺。“算了,還是打坐吧”久久無眠的令孤翻身而起,雙腿盤坐,一時安靜起來。

“佛書第一卷,大禪定篇:法相端坐,心無雜念,清入濁出……”乍然,令孤腦中想起一個聲音,這個意外的聲音令其亡魂皆冒,連滾帶爬的下了床,並朝房外奔去。

“師傅,我走火入魔了!我走火入魔了……”靜謐的寺院裏於是響起了一個極不協調的聲音。

“誰在喧嘩!”遠處出現了老方丈的身影。

“方丈救我!我走火入魔了!”令孤幾乎是連滾帶爬的到了方丈麵前,其聲音更是打著顫,一副隨時會哭出來的模樣。

也難怪令孤會如此懼怕,從進入寺院到現在,令孤聽說最多的事故便是打坐時的走火入魔,比如,那座寺院某某禪師,打坐時走火入魔,胡言亂語,法度皆失,那座寺廟某某禪師打坐時走火入魔後瘋瘋癲癲,經常赤衣裸體而不自知,更如某法師走火入魔後恢複正常,卻在某天跳崖而死……諸如此類,數不盡數。因此,在令孤看來,走火入魔已是無藥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