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退款(1 / 2)

“混帳!”

看著眼前這份由楊昆尚親自書寫的緊急奏報,李世民一時之間有些難以接受,又是拍桌子又是摔茶碗兒的,咆哮不止。

“搶朕三萬伊麗健馬,率先挑起兩國爭戰,連奪我大唐兩座州府!”李世民氣急地拍著桌子,高聲吼道:“候君集他不為人臣!趙德貽誤戰機,丟城失地,罪該萬死!”

雖然楊昆尚在信上並未提及沙州被奪之事,但是從他對沙州城主趙德枉徒以一萬守軍退敗候君集三萬鐵騎的描述,李世民很自然地就能猜出沙州城最可能會麵臨的結果。

候君集是誰?那是隨在李世民身邊二十幾年的不敗名將,對候君集的軍事謀略,沒有誰會比李世民更為了解,騎兵又怎麼樣?沒有必要的攻城器械又能如何?這種事情候君集又不是沒有做過,別說你隻有一萬參差不齊的守軍,你便是有三萬有五萬,也少不了會被破城的危局。

至於糧草補給,那就更是扯淡了,他們是騎兵,本身就能攜帶大量物資不說,燒殺搶掠,以戰養戰,當初突厥人入侵中原時的那一套對他們來說更是便捷。東西沒了,去搶就是,整個大唐都是他們想要掠奪的目標,想要搶得一些補給,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昏庸誤國!這是李世民對趙德這個沙州城主的評價,李世民不怕手下的將士偶有戰敗,但是要敗你也得敗得有些價值才是。

楊昆尚敗了,那是兵力懸殊,無力挽回,同時他得了第一手消息,趁著候君集搶馬整裝時逃至伊州與李瑞共同休整抵抗,雖然依然敗退,可是最起碼疏散了部分百姓,亦為沙州爭取了半日的準備時間。

可是沙州城主呢?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為了些許功勞,竟然狂妄到想要獨自阻擊,愚笨之極!

若是他能夠聽從楊昆尚與李瑞的建議,忍一時之氣,實施堅壁清野之策,縱是候君集再有本事,也難為那無米行灶之事,如此前無所得,後無補給,用不到三五天時間,自動就會退回高昌。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楊昆尚這份奏報上的落款日期是為正月初四,八百裏加急送至長安時六天已然過去,趙德那小子能堅守六天嗎?李世民搖頭否認,很顯然對於這個沙州城主並不看好。

李世民現在唯一覺得慶幸的就是,他也選擇了在年關出征,收到楊昆尚這份加急奏報的時候,李績一行也已出行十日,若無意外的話,當是也快趕到了玉門關處,尚不至於被候君集的這次突然襲擊給打得亂了陣腳。

隻是,原本想要突襲高昌的計劃也因這次候君集的突然襲擊而早早夭折,想要打高昌一個措手不及,還有三個月內攻破高昌皇城,收俘高昌皇室的打算怕也會因此落空。畢竟,有了三萬伊麗戰騎的候君集,已經變成了一隻長了翅膀的老虎,不說李績,便是李靖親自,怕是也不能在短時間將其擒下。

想起那三萬伊麗健馬,李世民不由又是一陣心疼,五十萬的定錢早就已經給楊伯方送去,而且人家也積極配全地訓好了戰馬等著大唐軍隊前去接收,不想半道兒裏竟又出了這樣的事端?

原本還想著讓李績借著這三萬健馬的勢頭一展大唐雄風,但是現在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剛剛訓好的戰馬,就這麼白白便宜了候君集這個逆臣賊子,這讓李世民這個買主情何以堪?

“皇上息怒!”將皇上遞下的奏折合上,原本被李世民叫來合計賑災款項與軍需糧草剩餘狀況的戶部侍郎狄知遜拱手輕勸:“皇上犯不著為候君集、趙德之流的叛國、誤國之臣生氣,伊州與沙州本就地廣人稀,而且胡人居多,不好治理,能夠這般快被候君集攻下,並不足為奇。”

“依楊將軍在奏章上所言,候君集現在怕是已拿下沙州並驅兵向玉門關逼進,而那趙德,十有八九也已被斃於亂軍之下。”為一個死人生氣,完全沒有必要嘛,狄知遜小心地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接聲說道:“至於玉門關的現下的形勢,”

稍頓了下,狄知遜接聲說道:“玉門關地勢緊要,守易攻難,且素來都有重兵把守,想那候君集便是再有手段,十天半月之內當是也不能拿下。”

“李績將軍年關出征,一路皆是急行而去,若無意外,上元夜之前當是能夠趕至玉門關內,”狄知遜道:“待李績將軍還有太子殿下所帶的十萬大軍一到,候君集那三萬騎兵,也就不足為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