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勒大捷的勝利消息以密碼電報的形式傳到瀘州,接獲電報的董鴻勳正在苦惱不堪,得了捷報不禁精神一振,立即命令下發各部。
董鴻勳苦惱之事,無非是先於捷報接到的北京來電。
這份電報是段祺瑞政府回複遠征軍總司令部並抄送四川陸軍檢閱使署的,對石鏗的要求,段政府答複如下:第一,停止對日借款談判;第二,盡快收束軍事、展開南北和談;第三,逮捕張敬堯所部第七師補充第二團團長兼湖南警察廳長佟國安軍法議處;第四,參戰陸軍督辦處主任靳雲鵬上將即日抵達四川,解釋國府的武力統一政策。
從電文上看起來,段政府對遠征軍的要求是一副滿口答應、一一照辦的架勢,可稍稍往深處一想又不是那麼回事。張作霖的奉軍在天津設立了司令部,以徐樹錚代理司令,一個混成旅的兵力由奉軍將領郭芬率領,正積極南下投入戰場。從漢口曹錕處得來的消息是,北京政府在攻克嶽州之後下達了嘉獎令,鼓勵軍隊向南積極挺進。一個月平定湖南,三個月攻取廣州,這是段政府此次用兵的既定策略,真的會因為遠征軍的一紙電文而改變?
吳佩孚在湖南前線傳來更確切的消息是——張懷芝率領的南征第二路軍吃了大敗仗!
嶽州攻克後,北京政府嚴令湘東戰場的第二路軍加快進擊。4月26日湘軍趙恒惕、劉建藩部對跟蹤而來的北洋軍予以反擊,已經向韶關退卻的桂軍馬濟部,也迅速調頭接應湘軍。湘軍隻有3000人,桂軍也隻有1萬人,北軍第二路軍卻有兩萬多人,正在乘勝直進的銳氣上,不料趙恒惕的湘桂軍竟發動反攻,一舉而收複攸縣,再舉而克醴陵,張懷芝部大將施從濱倉皇遁逃,趙恒惕率軍與北洋軍激戰黃土嶺,北洋軍大潰,施從濱的山東第一師向長沙逃竄,江蘇第六混成旅和倪嗣衝安武軍一部向萍鄉逃竄,彼此各不相顧。沿途把湖南老百姓當做南軍便衣隊,不分青紅皂白,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從攸縣、醴陵一直到株州、易家灣,變成了一座煙霧彌漫的火海。
曹、吳二人在電報中還隱晦地提到兩件事情。第一,段政府明升暗降曹錕,授曹以兩湖巡閱使和湖北督軍之職,直隸督軍由徐樹錚接任;第二,征南軍進擊湖南,首功是吳佩孚,段政府卻把湖南督軍之職給了寸功未建、殘民以逞的張敬堯,還有意為張敬堯開脫殘民之罪。
從而,原本主戰最為得力的曹錕、吳佩孚已經萌生退兵之意。
捏著電報紙,背著手,董鴻勳在自己的書房裏轉著圈圈。揮師出川,責任重大,影響深遠,不能不掂量清楚,三思而後行,以免有失石鏗所托。
總體來說形勢對揮師出川相當有利。
如今,僅憑遠征軍的威名、石鏗這塊金字招牌,擁護黎元洪和傾向南方,已經宣布獨立的湖北駐軍將領黎天才、石星川、王安瀾以及辛亥元勳藍天蔚所部、河南民軍王天縱紛紛向四川陸軍檢閱使署靠攏,今後可望得到這些部隊的投奔或者配合行動。
其次,直隸各部從上到下都與石係交好,如今曹、吳又心生退兵回直之意,隻要董鴻勳一出兵,曹、吳二人更可借“避免友軍摩擦”的理由退兵了。屆時,隻要出川部隊擊敗宜昌一線的吳光新所部,就可以順利接防曹、吳,截斷張敬堯的第七師的退路,與南軍協同包圍之、殲滅之。
再者,唐繼堯在謀求向北麵的四川發展不成之後,已經將目光轉向東麵的湖南,湘西地區是他的第一個目標。從全局利益計,董鴻勳是希望唐向兩廣發展,唐也有意在駐粵滇軍兩個師的配合下進入兩廣。不過,董鴻勳的意圖是讓唐繼堯與陸榮廷相爭,並非真要把兩廣拱手讓人。因此,快速進軍兩湖擊敗張敬堯,隔離南、北兩軍就是當務之急。
有利中也有不利因素。
四川督軍劉存厚突然提出要招募兵員新組建一個師;省長戴戡屬下的熊其勳旅也撤防昭化向綿陽集中,理由是黔軍久居川省,思鄉心切,欲回歸貴州。劉存厚之所以提出要求,乃是軍費必須要從鹽稅提留中出,川省曆年的財政結餘都是鹽稅提留。劉、戴矛盾由來已久,劉存厚不可能從戴戡的財政廳手裏拿到足以編整一個師的經費。熊其勳所部的要求,董鴻勳打算不管他真假,都來個應其所請,大方放行,另以雷飆、張承禮招募一個混成旅駐防川北,更安戴戡和在北京的梁啟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