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突出部形成】(1 / 3)

“我在這裏挖個坑,如果我戰死了,你就把我埋在這坑裏。”

這句玩笑話,在部隊野戰訓練時經常有人掛在嘴邊,可真正野戰與敵遭遇時,餘立廷和官兵們根本就想不起這句話來。得到營長“拉開戰線構築掩體”的命令後,餘立廷帶著一排長和一排附加一個重機槍班六十名弟兄前出到一片小樹林北緣,就地臥倒後選擇地表的凹處,左側匍匐著用右手拽出圓鍬挖掘單兵掩體。

該死的法軍第39師從蘇瓦鬆撤出後被迂回的德軍咬住了,更該死的印支軍312師遲遲沒有出現。

不得已之下,中國遠征軍第一師第一旅的第一團在副旅長陸銘久和團長黃慕辰兩位上校的率領下,返身回轉克裏庫爾鎮外的小樹林構築陣地,準備接應39師。這片小樹林,也就是總司令部政訓部某位校級軍官與未婚妻親熱的小樹林。

麻麻亮的朦朧天光中,小樹林北緣的景物一片模糊,可“嚓、嚓”的挖土聲卻不絕於耳,隻是被北麵傳來的槍聲、炮聲的大背景給忽略掉而已。

第一團是遠征軍的骨幹部隊,官兵們富有戰爭經驗,幾乎所有官兵都能從槍、炮聲中推測出此時的戰局。法39師的後衛作戰很艱苦,在德軍炮火的轟擊和銜尾追趕下,39師隻能不斷地派出後衛部隊。戰爭中,有添油式的進攻,也有添油式的防禦,可撤退時的後衛作戰,真還沒有見過如此添油的!

法國佬也太不幹脆了!

如果後衛任務交給第一團來擔任,第一團不會想到撤退二字,也不會想到就地防禦打阻擊,而會組織起最大化的力量向德軍發起決死反擊。殺傷多少敵人倒是其次,關鍵是要打亂敵軍已經形成的進攻節奏。所謂“仗打的得心應手”就是打出節奏,打的不順手,多半就是被敵人幹擾了己方的戰鬥節奏。戰爭,組織戰鬥,最怕的就是敵人打出節奏;最好的就是己方能夠打出節奏。

最淺顯的是排槍火力的組織,排槍射擊形成節奏,一個班的步槍手能夠與一挺機槍抗衡,能壓製住沒有形成火力節奏的一個排甚至更多的敵人。永川保衛戰中的郭文上尉就指揮三流部隊輜重兵打出了節奏。如今郭文上尉已經變成了郭文上校,組織出戰鬥節奏、打亂敵軍戰鬥節奏的思想卻已在中國遠征軍中根深蒂固。

事實上,隻有打亂了敵軍的節奏,後衛部隊才有可能完成任務,安全撤退。也是事實上,第一團受命接應擔任第六集團軍後衛的39師,也就是為其斷後,承擔起後衛作戰的重任來。

“轟!”

一發炮彈在庫裏克爾鎮裏爆炸,就像是某種宣言一般,接下來,更多的炮彈在鎮裏鎮外爆綻出一片絢爛的火花,激起一陣陣黑色的、白色的塵煙,又被爆炸的火光映襯得呈現出暗紅色或者土黃色。

第一團對庫裏克爾鎮是有頗深感情的,遠征軍第一師到法國後的第一個正式駐地,讓全團官兵都有一種錯覺——這裏,就是咱第一團在法國的家;這裏,庫裏克爾的那些找不到伴侶的漂亮姑娘們,興許能夠成為中國人的媳婦兒;這裏,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酒窖,雖然官兵們未必喝的慣那些紅酒,卻喜歡喝那種甜甜的、酸酸的、帶著濃鬱葡萄香味兒的葡萄原汁。想當初從馬爾梅鬆戰場上回來時,那種美味的感覺可是每個官兵都曾嚐試過的,還有,還有那些興奮的、感激的法國姑娘們的親吻、擁抱、甚至……

帶著別樣的情感,看到德國的炮彈在摧殘著庫裏克爾,竟然在第一團官兵們激起了普遍的憤怒。

“副連長,別擔心,你的那位露易絲小姐早去巴黎了。”

餘立廷把營機炮連重機槍1班班長的寬慰話當成一種玩笑成分居多的嘲諷。他回頭狠狠地瞪了那家夥一眼,向左右已經完成單兵掩體的弟兄們道:“前出50米,尋找地形構工!”

這是一種戰術習慣。還未接敵之前,尖兵部隊在簡單地構築了單兵掩體之後會把戰線留給後續部隊發展成為塹壕體係,尖兵繼續前出構築單兵掩體。因為,尖兵班(排)在防禦戰中就是全連(營)前哨部隊;在進攻戰中就是突擊的尖刀和把握跟隨彈幕行進速度、節奏的標兵;在進攻準備期間就是全連乃至全團和炮兵弟兄們的眼睛。

一般人,想帶尖兵班還輪不上呢!

天色漸亮,黃慕辰看到部隊已經在庫裏克爾鎮南形成了半弧形的掩護陣地,乃下令:“吹聯絡號!”

隆隆的炮聲中,尖銳而悠長的號聲響起,這種頻率頗高的音波似乎能夠穿透爆炸聲一般,向四方遠遠傳遞出信息——中國遠征軍在此。

隸屬於法第六集團軍11軍的39師熟悉中國軍隊的號音。很快,一群群狼狽不堪的法軍從鎮北繞過正在遭受炮擊的小鎮向樹林這邊跑來。隨即,他們驚喜地看到樹林邊有一麵鐵血十九星旗在搖晃著指引方向。

一名法國軍官跌跌撞撞地跑到旗下自報家門:“我是克勒爾少將,39師的旅長。”

身在法國十個月,與那些法語翻譯和法國軍事技術顧問們接觸多了,黃慕辰和大多數軍官都能聽懂一些法語,他用很漢化的法語說:“我是中國遠征軍第一團,奉命為法39師斷後,請你率部立即朝西南方向的森林中撤退,132師在森林中等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