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娃娃親(1 / 2)

何家的房子在何賢木領取三年的修鐵路補助36元後,有經過何賢木連續幾年賣豆腐,終於在公元1974年改成了一個兩間的

磚瓦房。--就是江漢平原上那種堂屋加上睡房的結構的那種房子。

賣豆腐是隊上的副業,那時候私人種果樹都是資本主義尾巴,更不要說打豆腐去買了。

農閑的季節,隊上會用收到的黃豆打豆腐賣,因為隊上也需要活錢用,要不然開年的化肥就沒有錢買。

這樣,隊上那些會做小生意又吃的了苦的男人,就可以把隊上的豆腐挑到附近的村莊去賣,交了隊上規定的錢多餘的就可

以歸自己了。

數九寒天,何賢木天不亮就挑著豆腐擔子出了門。

他穿著草鞋,挑著百十斤的豆腐擔子走村串戶地賣豆腐。

他買不起膠鞋,可是江漢平原的冬晨往往都是有霜凍的,布鞋容易打濕也不經磨,他隻好穿草鞋。草鞋裏麵的襪子是加了

周翠雲自製的厚底的。

就算加了厚底,畢竟是穿的草鞋。何賢木的腳跟被凍得裂開一道道口子,每次回家洗完腳都要用蛤利油塗抹。那口子裂的

就像小娃的口,常常令給父親倒水那襪子的何蝦貴不忍目睹。

貧窮,讓何家的孩子從小就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何蝦貴雖然出生在大災之年,但是,何賢木第2年就給她籌劃了一門親事。

那是由何賢木的姐姐做媒,定的是何賢木的遠房表哥蔡廣發的長子蔡躍進。蔡家是何賢木的母家。

因為何賢木的姐姐在何家搬遷回何家塘以前就在漢江以北的天門成家了。何家搬回老家後,為了把以前的親戚延續下去,

何賢木的姐姐做了這樁媒。

蔡躍進出生在大煉鋼鐵的1958年。

蔡家是何賢木的母家,兩家知根知底,即能接起親戚來,自己的姑娘以後也不會被錯待。蔡家還有幾代相傳的木匠手藝

常言道,百藝好藏身。蔡家的經濟條件錯不了。

但是,蔡家是富農成分,這在講究出生成分的年代這可是個大忌諱。

何賢木考慮過了---富農沒有被分家產,家底最殷實。老百姓過日子就圖個富足,自己家是太窮,姑娘以後到了蔡家就不會

過窮日子了。

何蝦貴17歲的時候已經不讀書了,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公社社員。就像父母那樣,早出晚歸,在隊上掙公分。

她中等身材,白裏透紅的臉蛋透出青春的朝氣。小時候體弱多病的她已經是一個健康的大姑娘了。

何寶貴18歲的時候,蔡躍進開始到何家走動了。

小夥子身材中等,長得濃眉大眼很精神,不但繼承了家傳的木匠手藝,心靈手巧,還很機靈體貼。要不是家裏成分不好,

真可以稱得上是何蝦貴的白馬王子了。

那時候,很多地主富農家的男孩是娶不到媳婦的,大多數都做了上門女婿,或者娶同樣出生的女孩,或者娶有缺陷的女孩

蔡躍進能跟何蝦貴訂婚,是一件他家值得慶幸的事。何家是貧農,何蝦貴長得健康漂亮。溫和又勤快。

端午節的時候,蔡躍進按照這裏的風俗送給嶽家節禮:給長輩的點心,煙酒。--那可是何家住在附近的親族都有份的。

細心的他還親手給蝦貴打了一口小箱子。

那是一個上著黃色花紋油漆的小箱子,裏麵裝滿了給何蝦貴買的零食和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