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張華軒即將成婚之後,他的那一票幕僚還好,不過淮軍中有不少野心家都歡欣鼓舞,這兩年下來,淮軍將領中已經完全沒的文盲,不過當初給這幫家夥脫盲時使用的教材明顯有點不大對勁,儒家的那一套當然不會教,使用的教材隻是讓這幫家夥更有野心和心機,這兩年張華軒實力膨脹的厲害,不少聰明人已經在暗中幫他籌劃,身為一個新興集團的首腦沒有結婚和沒有生子,這是令人非常失望的。
現在張華軒既然打算結婚,那麼想必緊接著就是生子,淮軍裏有不少將領雖然還沒有管張華軒叫主公,不過其實在他們眼裏,張華軒已經是關係到他們全體不僅是未來富貴家族前途,而是整個身家性命的問題了,淮軍發展的好,他們當然飛黃騰達,若是淮軍出了麻煩,張華軒固然倒黴,他們這些舊部也完全撈不到好兒。更何況,若是張華軒當真能夠更進一步,由將來的公侯而至帝王,他們這些人則就是從龍勳舊,與現在的景況則又完全不同了。
當初美國獨立,就是華盛頓也曾經被人勸立,更何況是在有幾千年帝王****史的中國,張華軒實力越強,部下中幫助他設想下一步動作的人大有所在,根本就是不足為奇。
第二件事就是胡慶餘公司的成立,這個公司算是完全私人的產業,把張家的很多產業都囊括了進去,其中包括鹽廠、絲廠、當鋪、錢莊、藥廠、煤鐵兩礦,這些產業極為巨大,每年所創收的銀兩讓很多人為之眼紅,其中最具利潤期許的當然就是煤鐵兩礦,由於蒸汽機的作用加上先進有效的管理方式,張華軒在徐州的幾個礦出產都很可觀,相信在未來一年內會創造出非常豐富的利潤。煤和鐵加上鹽,還有張華軒正在積極引進的水泥項目,這幾樣簡直都是民生所必需的物資,而且現在淮安大興工程土木,加上南方正打的熱火朝天,太平軍和清軍都沒有把握吃掉對方,對各種軍需物品的需求量是快速增長,兩邊做生意的打算張華軒現在還沒有,不過向清軍倒賣戰略物品,甚至把淮軍淘汰下來的老前膛也賣一批給清軍,然後大發一筆橫財,這一點他倒是早有想法。
第三件事,則是新成立的城管局。事實上淮安也好,還是周邊的府縣也好,原本的衙役根本就是沒有辦法解決很多新興事物的發展所帶來的麻煩,比如淮軍的士兵在軍營裏可能老老實實的,畏懼著軍法和大棒,不過一旦他們有了休假,士兵們都是一群關起來的狼,鬆開了鎖鏈之後就嗷嗷叫著要發泄多餘的精力。淮軍當初招兵原本就是走年輕化的道路,真正超過三十的根本沒有幾個,多半都是十七八到二十來歲壯小夥子,這些人多半沒有成過家娶過媳婦,所以一旦有休假,寥寥無已的淮軍士兵回家去團聚,而多數人因為開過眼界,在選擇回鄉和入城這兩個選擇中,無疑更多的人是選擇了後者。
因為工商的發展,淮安又原本就是七省通衢的要道大府,在當時的繁華不在揚州等大城之下,這兩三年來有淮軍這支勁旅在,又有軍餉開支采買,再加上工廠開辦之後又有不少商號直接在淮安開了分號,以方便進貨盤賬,然後又是幾處礦山的開挖,很多地方都直接到淮安等著購買,這幾年功夫下來,不但是中國人的商號,連英國的怡和洋行也放棄了上海的部分業務,在淮安也買了一塊地,蓋上了典型的歐洲建築,開設了分號。怡和洋行是最早開設在香港,成立已經超過十年,算是諸國洋行在中國最老牌的大商行,它的到來等於是一塊風向標,自從怡和過來之後,又先後有十幾家商行開設在淮安,現在淮安府的老百姓看到個把洋人已經不再稀奇了,倒是對那些裹著包頭巾站在洋行前站崗的印度阿三更加好奇一些。
中國商號,錢莊、外國洋行、買辦、還有印度阿三,淮安又沒有租界,洋鬼子們要謹慎小心的多,這些商號洋行一多,其餘的輔助設施機構也相應增多,不少從西洋傳過來的新鮮玩意也緊跟著過來,什麼照相機和西洋鏡常常引的不少小孩跟在屁股後頭嗷嗷叫,中國雜技玩雜耍胸口碎大錘的也多了不少,更不要說那些賣小吃的開飯館的,原本淮安是淮揚菜一統天下,光是去年一年,魯菜館子就多開了二十幾家。淮安府城也並不算小,算是內陸中的大城,不過就是這麼著,城裏也開始擠的慌,張華軒已經出資拓寬過幾次道路,還興建了不少高樓來安置那些貧民居住,就是這麼著,城外也開始形成了一個個居住區,整個淮安城已經是欣欣向榮,極其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