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點一點頭,不再關注這裏的事情,出門一轉身又進了製藥堂。胡慶餘堂采用的藥方先是用的宋代皇家藥典《太平惠民和濟藥局方》上的記錄,製作了大量的丸、散、膏、丹、膠、露等藥材,因為天下大亂,用兵極多,對軍事上的用藥需求量極大,所以這兩年來,多以製造丸劑為主,今年黃河改道後,大河兩岸多有受到水災影響的,水澇過後亦出疫病,所以又趕緊著製作一些防瘟疫的藥散,準備緊急投到遭受水患影響的地區。
不過,這些藥卻是免費贈人,並不打算收錢。藥堂的名字因為張華軒對江南名號的欣賞,仍然與曆史上相同,仍然叫胡慶餘堂,不過天下人誰都知道,胡雪岩不過是大掌櫃,股東店主當然是張華軒本人,所以這博名之舉每年都行,每年胡慶餘堂都會有相關的預算製成大量的丸散藥材,免費發給貧苦無力醫病的人家,這樣的善行最易得到回報,所以張華軒這幾年名聲大振,官場中是因為給了不少官員的好處,在淮安等地是在財政上的犧牲與淮軍等相關產業的優惠影響,再加上土改減息的事,使得本地不少百姓為他燒香立長生牌位,而在外地,這幾年張華軒名聲大漲,卻是因為胡慶餘堂。
最簡單的做法,當然是給藥丸的包裝上打上標簽,胡雪岩雖然聰明,不過也不可能有如此超前的意識,不過經張華軒一提點,此人卻是舉一反三,在“真不二價,胡慶餘堂製”的小標簽之下,赫然又有店東張華軒謹贈的字樣,這些藥材雖是贈人,所費材料仍然是真材實料,花費不小,既然是要博名,當然是要做到最好,今秋這贈藥一舉,足可又使張華軒名揚黃河兩岸。
正檢視著材料丸劑,外頭卻是一片喧嘩,胡雪岩將臉一沉,大是不滿。
他現在不過三十出頭,論起城府涵養當然不如後來,不過就是中年之後,此人的脾氣仍然是失之強橫暴燥,不然,也不會有千萬兩白銀用身家性命博生絲漲價之舉,事敗,半生事業付諸流水。
在胡慶餘堂內,此人的威望當然最高,一看大掌櫃沉了臉,幾個夥計立刻奔出門去處理,不過須臾之後,外頭聲響卻越發大了起來。
胡雪岩終究忍耐不住,當下板著臉盛怒出門,這些新製藥材要密封好,所以雖然初秋尚熱,還是掛了兩重厚厚的門簾,等胡雪岩掀開門簾出去,卻是吃了一驚。
胡慶餘堂看起來是三進的院子,其實因為是江北第一大藥堂的配藥與出貨基地,所以房屋極其軒敞高大,看起來不起眼的院子,比普通的宅院要大上一倍有餘,而近似四合院的規製,也使得院子的中央顯的極其開闊。而在此時此刻,原本寬闊的庭院中卻是站滿了藥店的夥計,被夥計們圍在庭院當中的,卻是幾個淮軍的士兵,而那幾個士兵卻是又圍住一個堂裏的夥計,因為擋的嚴重,一時半會的還看不清楚是誰。
讓胡雪岩吃驚的到不是這樣的場麵,而是那幾個淮軍士兵肩頭的一個圓型的臂章,深灰色的臂章並不稀奇,基本上每個淮軍士兵都有,不僅是臂章,胸前也有章,標記著人的姓名與具體的番號,而在臂章上,則用簡單的標記來說明對方是什麼樣的軍銜,從屬於哪支部隊,是炮兵,還是步兵,其餘的輜重兵與工兵,也各有標誌。而眼前這幾人淮軍士兵,卻是用一把盾牌來做標記,至於軍銜倒是很低,隻是一個上士帶著幾個普通的士兵,讓胡雪岩大吃一驚的,當然是那個盾牌標記,因為它代表著淮軍現在最讓人聞風色變的組織:內衛營。
自從張華軒有意要在淮軍內搞一個情報與特務組織後,在身邊的人才中千挑萬選,終於選中了行事謹慎小心的張五常來做這個情報組織的首腦,還是在鹹豐二年時就已經組建的情報組織,在三年之後,在北京官場有軍機章京這樣的眼線,在南方也收買了不少中級官員,甚至在銀彈攻勢下,連太平軍內也有不少級別不低的將領落馬下水,這算是對外情報的成功,並不為人所知。這支特種情報部隊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最近這段時間內,在淮安海州宿州等地搞的肅反工作,改名內衛營後,這支部隊對內整肅的動作之大,手段之狠當真是令人咋舌不已。短短一個多月,已經有三萬多人倒在了內衛營的屠刀之下,雖然多半是反攻倒算的士紳階層及其親友,還有那些異已份子和其家族,不過在當時這個時代,殺得人多,卻怎不教人害怕?內衛營的人數當然不如表麵上編製裏的三百來人,而就是這些肩帶內衛臂章的淮軍軍人,使得整個淮安附近的近千萬人膽戰心驚,害怕不已,說可以小兒夜啼當然是誇張,不過現在鄉間嚇唬小孩或是彼此開玩笑的話,當真會說是內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