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楊元首的超級電腦(1 / 2)

就在時間跨入五六年的時候,消停了一年的楊元首,或許被元首夫人懷孕的消息刺激過分,又突然間放出了一個超級炸彈。

他要研製一款劃時代的計算機。

“我把它稱為電腦!它就像一顆人類的大腦一樣,我需要它做某種工作了,那麼就可以編寫相應的程序,然後輸入它的存儲係統,接下來隻需要給它一個命令,它就可以根據這個程序完成剩餘運算。而我需要做另外一項工作時,那麼我就可以再編一個程序,然後接下來隻需要給它一個命令,當我再需要它做一項新的工作時,再給它編一個新的程序。這樣以此類推,我可以給它編無數程序,這些程序始終存儲在它的存儲器裏,以後我想幹什麼了隻需要輸入相應的命令就可以。”

楊元首對他麵前的南洋大學校長葉企孫說道。

計算機在這時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不是什麼黑科技級別的,蘇聯,不列顛都有,甚至李同誌那裏在五十年代就仿造出了蘇聯的。

包括大明也有幾家公司在搞這東西,南洋大學就專門有一個計算機係,而且大明的計算機水平同樣走在世界前列,也就是在軟件方麵差一些,但在硬件方麵絲毫不輸於IBM。原因其實很簡單,楊豐自己名下的奔騰電氣公司在晶體管應用領域是世界第一的,IBM還在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過渡的時候,憑借奔騰公司的優勢,大明的計算機已經完全實現了晶體管化,甚至在歐美一些國家也有銷售。

隻是在編程方麵,大明的水平稍微差一些,畢竟人才基礎還是差了點了。

但這時候的計算機還沒有進入兼容時代,基本上就和普通機器一樣,幹什麼工作的有什麼樣的計算機,每一種計算機都是為它的工作量身打造,別說係統兼容,就是外部設備都不可能應用到不同類型的計算機上,而最終徹底改變這種局麵的,就是IBM在六十年代的,那個五十億美元豪賭-IBM360。

五十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預算是四點五億。

最終IBM成功了,成就了不朽的輝煌,而現在,楊豐要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輝煌。

“元首,這恐怕投資會是驚人的。”

葉企孫看著楊豐交給他的厚厚一套計劃書驚悚地說。

他本人兼著南洋大學物理係主任,而計算機係也是他主導成立的,很清楚這種東西研製的投入,實際上大明幾家搞這方麵研究的公司,都是依靠南洋大學的技術力量,而楊豐所要的計算機,硬件先不說,光軟件的編程需要的人力投入就是海量的,甚至把大明目前所有編程人員都召集起來都不一定夠。

他不知道原本曆史上IBM為了編程光程序員就動用了兩千人,整個項目召集了六萬各類專家和工人。

“無論投資多少,都必須得搞出來,我這一次請您來,就是希望您給我推薦一個負責這項工作的人。”

楊豐說道。

雖然程序對他來說是最不值一提的,這樣原始的計算機程序在薇拉那裏,估計就跟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但他還是希望這件事由大明的程序員自己來搞,相反集成電路上倒是不妨給他們開開掛。

“有一個人,叫王安,哈佛畢業的,後來我那裏缺這方麵人才,就把他請了過來,不過他現在已經離開學校,自己創辦了一家小公司,好像生意並不怎麼很好。”

葉企孫說道。

“好吧,那就他了,我會在奔騰公司下麵單獨成立一個商用電腦公司,他當負責人,告訴他,不要擔心錢的問題,他需要多少錢我就給他多少錢,隻要他能把這款電腦給我造出來,那麼我就給他這家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楊豐很滿意地說道。

老王的牌子還是很硬的,雖然他的企業帝國最終轟然崩塌,但他一個華人能走到那種地步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這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是沒問題的。

老王的命運也因為他的出現發生了重大改變,這位計算機曆史上的華人傳奇,還沒等進入哈佛計算機實驗室,就被拿放大鏡盯著那些留美學生的葉企孫給盯上了,然後硬生生給拉到了南洋大學,當了兩年教授後終於忍不住雄心自己跑出去創業了,但很顯然混得並不怎麼好。

現在楊元首把如此重要工作交給他,那當然立刻毫不猶豫地解散他那家小公司然後跑來效忠了,誰都知道跟著元首混,基本上就是捧著鑽石飯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