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楊元首懷抱他那隻貓,很是深沉地感慨著。
實際上對北約這個組織傷害最大的並不是戴高樂的公然分lie,而是空客宇航係統公司剛剛推出的歐洲預警機,還有墨丘利數據鏈係統,這兩套東西就是明軍的望樓預警機和數據鏈係統的歐洲版。內部核心全是由作為配件供應商的奔騰電氣提供,因為軟件方麵的一些手腳,這兩套東西連同下屬的各種終端完全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除非能夠破譯它的最核心程序,否則其他終端是不可能接入的。
這也就意味著隻要不是安裝同一套終端的武器係統,就無法進入這個體係,米國人的武器當然不可能安裝這套數據鏈,這套數據鏈的核心掌握在楊豐手中,留後門的事情誰不會幹呀?一旦和楊豐真打起來,人家想玩死他們那不就真跟玩一樣了。
同樣他們正在開發中的數據鏈係統,就更不可能融入這個體係了。
而他們又無法用同樣的東西拉住歐洲盟國,他們的所有東西全麵落後,預警機方麵EC121更不可能和歐洲預警機相提並論,這是經過了戰爭檢驗的,戰場上的表現最有發言權。他們的數據鏈也沒完成,甚至就算完成了也不如墨丘利係統,從處理器到各種終端全都不如,後者實際上就是LINK11數據鏈,此外還有海軍版的是LINK14,而米國人正在開發的是它們的前輩LINK4數據鏈,也就是說米國正在開發的實際上還落後一代。
這怎麼讓歐洲盟國使用?
人家又不是傻子!
同樣在這一體係內的各種終端,也就是那些戰鬥機和防空導彈,也遠遠超過米國,這也是經過了實戰檢驗的,明澳戰爭已經用實打實的戰績證明了從鬼怪戰鬥機到虎鯊戰鬥機,再加上霹靂,閃電空空導彈,甚至鷹式地空導彈,統統優於米國的各項對應武器係統。
歐洲各國是要直麵蘇聯的陸地威脅的,人家有最好的,而且不會附帶各種政治條件的,甚至很大一部分還是在他們國家自己生產的,有這樣的選擇不要去買米國人那些差得多的?
人家傻呀?
華約的戰爭機器推過來是我們在第一線擋著,就算是盟友我們也得先考慮自己的迫切需要再說。
最終的結果就是,歐洲防空司令部變成了一個平行於北約的軍事指揮體係,而且還是一個沒有米國參與的,完全是由歐洲各國組成的體係,北約雖然依舊很重要,但至少不是唯一的,至少在對空防禦上這個體係遠比駐歐洲的米國空軍更管用,這一點早就用雙方無數次對抗演習證明了。
不過這還是不行,常規武器終究不是核武器,隻要米國人始終掌握著核保護傘,歐洲那些小國家就不能做得太過火。
賣核彈?拿幾枚裝兩百萬噸級qing彈的羿式導彈出售?
不一定敢有人買啊!
核彈這東西雖然好,但也不是說誰都有資格擁有的,英法當然沒問題,但要是比利時也擁有核導彈,這未免也太誇張了,米國人第一個就不答應,他們隨隨便便扔點援助,或者威脅在經濟上給點製裁,這些小國家就隻能老老實實就範,畢竟他們不是英法,不是有資格和米國討價還價的。
但如果是在這些國家建立鈾濃縮工廠呢?
好吧,楊豐知道自己的歐洲鈾濃縮公司該上馬了。
“這家公司很簡單,就是為核電站提供民用核原料的,低濃度的鈾235,肯定不會用來製造武器級的,因為使用離心機的話,這家公司規模會畢竟大,幾千幾萬台離心機都是有可能的,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民用核能需求。所以在這家公司下麵會有多座生產廠,這些生產廠將分散在多個不同國家,比如說西德一座,尼德蘭一座,西班牙一座,比利時一座,我的目標是最少投入三萬台離心機,每一座工廠五千台,這樣就差不多可以夠了。”
楊豐很快就召集了幾個國家使節然後說道。
幾個使節互相看了看,這些都是真正的老狐狸,當然立刻就嗅到了異常味道,高盧試爆的四枚核彈裏麵,隻有一枚是他們通過反應堆生產原料的鈈彈,剩餘三枚全都是鈾彈,而製造這些原子彈的鈾,全部都是通過離心機分離出來的。到目前為止戴高樂已經為他的鈾濃縮工廠安裝了整整一萬台離心機,這些離心機為他源源不斷生產著製造原子彈的高濃度鈾235,而楊豐卻要在歐洲投入三萬台離心機。雖然這些離心機並不是用來分離高濃度鈾235的,但那隻是生產不生產的問題,隻要決心生產,這三萬台離心機每年可以生產不計其數的武器級鈾,也就是說有了這些工廠,隻要願意歐洲各國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生產出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