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絕望(1 / 2)

吃完了飯,孫家一家人就鎖上門下田了。其實照孫小花看來,這家根本沒有鎖起來的必要,一是這村子就隻有這麼點人,最近的村子也在五裏外;而且這家已經窮得沒東西可以被偷了。不一會就到田裏了。

孫元寶的祖上十分懦弱,以至於孫家這一代隻傳下來3畝水田,2畝多薄地。孫元寶有本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可哥哥弟弟從小就餓死了,他妹妹12歲那年鬧旱災,村裏餓死了很多人,也就賣了,至於父母之後也得浮腫病死了。孫小花知道,那根本不是病,隻不過是長久的饑餓導致的營養**罷了。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家裏的五口人一旦遇到災害或瘟疫,也隻有死路一條。

在去田裏的路上,孫小花挖空心思的想著,可惜什麼合適的辦法都沒想到。前世為了更大的房子、更體麵的工作、更好的衣服、愛情、尊嚴等東西挖空心思,而現在卻一門心思隻求一腹之飽,可笑的是還得不到。想想那些穿越女,無不混的風生水起,點石成金,哪裏像自己終日為一日兩餐棲棲遑遑。

罷了,走一步看一步,眼下還是多摘些野菜讓這個家吃飽肚子再說。田地其實已經耕種好了,按照現代的觀念,隻需要施肥、供水、噴藥就可以收獲了。可這是大慶朝,一個中國曆史上從沒有存在過的時代。它的農業發展水平很低,全國畝產水稻量平均2石多,每一石有120斤,畝產不到300斤。其實即便在農業已經很發達的宋代,畝產稻穀量也不過是300餘斤。孫家這三畝田,兩畝多的薄地,產量也不過是1000斤,扣除稅收,餘糧不過夠喝半年的稠粥。家裏養不起牲畜,沒有肥料。為了增加那可憐的產量,夫妻倆一心撲在田地裏,希望通過多鋤幾遍提高產量。

雖說是多鋤幾遍,可看著那鋤頭,孫小花也就泄氣了。鐵質農具還是農戶家裏的奢侈品,隻有2個鋤頭是鐵質的,還磨得很小,估計已經用了不少於十年。至於孫小花就隻能用鐮刀或者是木頭製的鋤頭了。和孫家大人說了自己早上好運氣看到的野棠梨花,唯恐被別人爭先摘了去,孫小花這一天就沒下地幹活,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背著兩個籮筐,去把那棵野棠梨花全部摘了。背回來了兩籮筐還剩許多,姐弟三就把背回來的晾曬在田埂邊,然後趁著日頭還早又去摘了一次,這次,張小花爬上樹把棠梨花掃蕩個精光。至少,這接下來的三四天,能喝飽野菜糙米粥了。孫家的田地,大概是因為祖上較為懦弱,都比較偏遠而且比較差。也是,即便是在孫小花生活過的那個法製社會,強占財產等惡行也層出不窮,弱肉強食是人類社會的通行規則。

太陽下山的時候,孫家兩個大人和孫小花變背著三籮筐野棠梨花回家了,籮筐裏放不下的那點,孫元寶脫下自己的上衣包了讓大寶扛回了家。大寶喝了飽粥,飯後困得很快,一會就進入了夢鄉。孫小花一如既往的躺在**上睜大著眼睛想事情。自己前世學的生物學到似乎能有些用處,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連肚子都吃不飽,更不要提那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