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花和兩個則與小姑姑帶來的三個隨從說著話。這才了解到,孫金花最後被賣入了懷恩府做布匹生意的李家,一直服侍著三少爺。李家的布匹生意遍布了大慶朝中部地區四個府,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可惜李家到了這一代,隻得了三個男丁,孫金花服侍的便是那庶出的三少爺。李家大少爺本事向來很大,負責著家裏的所有生意,三少爺插不了絲毫,在李家一直不得勢。哪曾想大前年,李家大少爺外出巡視店鋪時,遇到了上賊,人也就沒有了。孫家二少爺雖是嫡出,做生意的本領卻是一般般,這才輪到了庶出的三少爺打理起了兩個府的生意。孫金花服侍了李三少爺六七年了,一直做事乖巧本分,三少爺也念記舊情,兩年前也就提了她做姨娘。李家的三少奶奶卻是個薄命的,去年生產時,竟是一屍兩命的去了,這三少爺府裏,孫金花竟也算是半個女主人了。
孫金花前年托人給帶過一封信,卻是沒有半點回音,就一直擔心是不是全部人都沒了,到了今年竟是徹夜的夢到家裏人餓的奄奄一息的樣子,實在是擔心不過就求了三少爺回家一次。中秋節前七天就出發了,想要回家和父母兄嫂過個團圓節。哪曾想他們的馬車在路上耽擱了,到了鎮上之後馬車又不能通行,隻得寄存在客棧裏,臨時雇了驢子騎著來了荒田村,這一來二去的時間就晚了三天。
孫小花大概了解了來龍去脈時,孫元寶兄妹也算是敘好了舊。這才回到屋子裏,把帶來的禮物拿了出來,因路途遙遠,帶的都是些輕便的東西,三匹黃底印白花細葛布,兩匹深藍色的無花綢子,還有三匹卻是孫小花叫不出名頭的錦緞,有一匹明顯是給女孩子用的,另外那兩匹卻是給男孩用的。又帶來了三十斤白米,二十斤白麵,還有一包紅糖。孫小花也得了一根雕刻著秋海棠的銀簪子,兩個弟弟每人得了一貫錢,大寶小寶拿著這一貫錢卻是不知所措,最後還是孫小花讓他們謝過姑姑然後交給了孫元寶夫婦放了起來。
這一折騰並是大半個下午的時間,孫家第一次貴客臨門,當然是要拿出家裏最好的菜色來招待。陳氏算是下了狠心,帶著孫小花把家裏的鮮魚、兔子、山雞都各殺了一隻,蒸了醃魚、南瓜,發了幹蕨菜,又尋了地裏還剩的嫩南瓜葉尖,倒也是滿滿當當的做了一大桌子菜飯。這真是孫小花來到這個世界的最豐盛一餐,孫元寶把最好的肉都往自家妹子碗裏夾,孫金花又把這些肉往三個孩子的碗裏夾,這頓飯就在客氣的謙讓裏過去了。
吃過飯天色還早,陳氏自己收洗了碗筷。孫小花卻是雷打不動的帶著兩個弟弟開始學習,在沙盤上練字,大寶小寶今天得了好東西高興的不得了,以至看到姑姑在看自己寫字都十分努力的賣弄著,生怕姑姑說自己笨。孫金花本來不識字,跟著三少爺久了,又管著府裏的開銷,慢慢的也就認了幾個字。她看著三個孩子在學習,連小寶認的字似乎都比自己多,更不要說是教他們的孫小花了。孫金花看了一會,就問起了孫元寶,孫元寶把這事的來龍去脈也就說了一遍,孫金花不由得對這個小侄女刮目相看。
看到他們三人學完了,孫金花拉著孫小花的手,細細問她都認得多少字,孫小花答道《千字文》全部已經學完,中秋節小楊先生又教了些《論語》,以後都會和小楊先生學習《論語》。孫金花驚訝之極,一麵笑眯眯的說著“乖孩子,你都已經學了這麼多了,想必那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也不過是你這樣的吧。那《論語》可是聖人之言,科舉考試才學的呢。咱們孫家莫不是出了個女秀才,誒呀,這可了不得了”,說完又哈哈大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