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軍備(2 / 3)

這護送的味道,很是令人深思琢磨,但呂不韋卻全沒心思去想這些,他最重視的是最後的一條信息!

惠文王令左將軍樂毅,接收呂不韋手中的五萬匹匈奴戰馬!

呂不韋開始,對惠文王這種虎口拔牙的行為,很是憤怒和惱火。但可惜自己的新軍,建立的時間還是太短,根本無力與帶甲近百萬的趙國相抗。隻能逆來順受,任人侵淩,對於五萬戰馬送給惠文王,呂不韋實在是心有不甘啊!

正在呂不韋惱火憤怒之時,卻得到了樂毅親筆書就的信箋,信上隻有寥寥八字:邯鄲後院,啄酒論道!

見此,呂不韋猛地想起,當日在邯鄲自家後院之中,樂毅對自己所言的那些話語,不由心下大喜。明白樂毅來這信箋的意思,就是安自己的心,惠文王那裏,自然會有樂毅給自己應付過去。

為了提高並更好地掌握,自己手中的實力,呂不韋毅然決定煉鐵為鋼,進行自己穿越戰國時代後,第二次的鑄造業革命!

……

兩層耐火磚爐,整齊的碼成一個呂字,上層添炭,下層添鐵。用大塊木材擋住火門,引火,拉動風箱,烈焰倒著燃燒,從呂字爐的上層灌向下層。

“三分之二木炭,三分之一焦炭,從火孔倒而行火,見生鐵發黃,挑起生鐵,靠近火焰烤融……”三叔公念叨著呂不韋授給他的煉鋼密法,異常認真的翻動著鐵塊,汗水帶著油垢,從他黑一道白一道的臉上,劈啪滾落下來,濕透了他那千瘡百孔的麵頰。

這是呂不韋親自書寫,並鄭重交給他的炒鐵為鋼之術,並一再強調,此法千萬不可傳播出去。

據呂不韋說,郭氏鑄造中一個優秀子弟,可以從一百斤的生鐵裏,炒出起碼六十斤的熟鐵,甚至可以直接炒鐵成鋼。

眼下原陽周圍的鐵礦礦脈,多為裸露的天然地麵礦藏,其中鐵的含量很高,而且還很是優質精純。三叔公估計,起碼能從百斤生鐵之中,炒出七十斤合格的熟鐵。如今銅質武器呂不韋打算全部放棄,所以士兵裝配的鐵質軍械,如今需要非常的緊急,三叔公不得不讓十七個高爐同時開工,並親自動手示範。

早出一天精鋼,就早一天免除被人威脅的滋味,等得匈奴來襲之時,裝備起碼要保證勝其一籌或是更高。

烈焰烘烤之下,生鐵塊慢慢地發白,幾個郭家子弟一同拉動風箱,藍綠色的火焰噴射出三寸多長,將鐵塊烤得直流釉子。而那重重火焰間跳躍著的,是郭氏一族對於鑄造業的執著與熱愛。

三叔公用火鉗挑出鐵塊,仔細看了看,將他交給旁邊的郭家子弟。光著膀子的子弟早已等候多時,接過鐵塊,在堅實的石碾之上,將熟鐵趁熱打成薄薄的長條。

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子弟收集著熟鐵條,一條條交叉碼放在鋼爐裏。一層鐵條一層炭,鋼爐碼滿之後,再進行封爐,用煤炭之火,煆燒上七天七夜,就能煆燒出初期的鋼坯來。等鋼坯取之後,再經過反複鍛造錘打,就是各種兵刃,可以成為比鐵器還要優秀的鋼質武器。

負責鍛打的弟子,大錘小錘叮叮當當地敲打著。鋼材成色不一,厚重堅硬者,打成條後,急冷淬火,將來旋焊為刃。軟韌者,先淬火,再回火揉之,可為弩臂。

郭立抓起剛剛打成了的矛頭,摸了摸滾燙的矛鋒尖利處,滿意的點了點頭,將矛頭放進了沁著冰的水裏。

冰冷的水中,騰地竄起一股白煙,煙霧散去後,郭立發現呂不韋在侍衛的陪同下,行進了坊內。這次不僅僅是呂不韋自己而來,身後還帶著新城城主郭縱、監察史龐暖,已經兩軍的統領王翦和李牧。

上午安排完了春耕的工作後,下午呂不韋就帶著幾人,一頭紮向了郭氏鑄造坊。軍械的製造進度必須還要加快,根據呂不韋的計算,按照如今的進度,當到秋後,也不可能完成五萬大軍的裝備任務。他可不希望,在戰爭開始的時候,自己的士兵因為裝備上的不齊備,而導致大量的人員傷亡。

必須在秋季到來前,將隊伍武裝到牙齒!

秋後之時,新城已是應該建成,匈奴能夠得到他們需要的各種生活物資,更能得到上好的銅質武器,當然不會對原陽進行襲擾。但呂不韋擔心的卻是惠文王的猜忌,以及秦、燕、齊三國的眼紅。

畢竟等到秋後,新城********建成之時,自己將會從匈奴處,換得大批戰馬,以及略遜一些的駑馬。呂不韋估計,秋季的交易量,起碼會在十五萬,到二十萬馬匹之間。

這等巨大的馬匹數量,被自己原陽一城所掌握,戰國任何一國必然都是無法忍受的,為了馬匹而進行的戰爭,已是事在必行之事!

前段時間,呂不韋命令士兵,儲存了數量巨大的冰塊,為的就是給郭氏鑄造,提供淬火的冰冷水源。呂不韋認為越冷的水,退火的效果就越好。冰是水的固體形態,用其浸在水中,會使水的溫度最接近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