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夏多勃裏昂

入選理由REASONS FOR SELECTION

一幅描繪密西西比河沿岸風光的工筆畫/語言靈動,意境唯美/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密西西比河沿岸風光旖旎。

西岸,草場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濤逶迤流淌,在遠方,海天連成一片。

三四千頭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步。有時候,一頭年老的野牛蹚進波濤,漫遊到河心的小島上,懶散地臥在高深的草叢中。看哪,它的頭上有兩彎新月,它的長髯沾滿了淤泥,在風中輕輕飄拂,你很可能會把它當做河神。它躊躇滿誌,望著壯闊的河流和繁茂的兩岸。

以上就是密西西比河西岸的情景。東岸的風光卻不盡相同,與西岸形成了令人讚歎的對比。山巔、岩石上、河邊、幽穀裏,各種芳香、各種顏色的樹木雜處一堂,蓬勃生長;它們有的高聳入雲,目力不及。喇叭花、野葡萄在樹下交錯起來,在樹枝上攀緣,直至頂梢。它們一直從槭樹延伸到鵝掌楸,又從鵝掌楸延伸到了蜀葵,形成了無數的洞穴、拱頂和柱廊。那些攀緣於樹間的藤蔓總是迷失方向,它們漫過小溪,在水麵上搭起了一座花橋。叢莽之中挺拔而起的木蘭樹,靜靜地聳立在那裏,露出了錐形圓頂;樹頂開出的碩大白花,居高臨下地俯瞰著整座叢林;除了在它身邊搖著綠扇似的棕櫚,再沒有其他樹木可以與它相媲美。

創世主在這個偏遠叢莽中安排了無數的動物,它們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魅力和朝氣。

在一條小徑的盡頭,幾隻熊在小榆樹的枝杈上蹣跚而行,因吃飽了葡萄而憨態可掬;鹿群在那清澈的湖水中沐浴;黑鬆鼠在繁茂的樹林間穿梭嬉戲;麻雀大小的弗吉尼亞鴿從樹上直飛而下,在長滿了紅草莓的草地上躑躅;黃嘴綠身的鸚鵡、被映照成紅色的綠啄木鳥,還有火焰般的紅雀在柏樹頂飛來飛去;蜂鳥在佛羅裏達茉莉上閃耀,而以捕鳥為生的毒蛇倒掛在樹枝的穹頂上,像藤蔓般搖來晃去,發出一陣陣嘶鳴。

如果說河對岸的草原萬籟俱寂,那麼,河這邊就是一片聒噪和騷動了:鳥喙啄擊樹幹的篤篤聲,野獸穿越樹林的沙沙聲,動物咬碎果核或吞咬食物的咂咂聲;流水潺潺、小鳥啁啾、野牛低哞,還有那咕咕叫的斑鳩——荒野的世界裏充滿了親切而粗獷的和諧之聲。可是,倘若有一陣微風吹進這片深邃的叢林中,晃動那些飄浮的物體,令藍色、綠色、白色、玫瑰色的生物混雜交錯,令所有的顏色融合,渾然一體,令所有的聲響彙成一曲合唱,那會是多麼奇特的聲音,多麼壯觀的景象啊!

但是,對於不曾親臨其境的人,我是無從描繪這一切的。

作者簡介AUTHOR INTRODUCTION

夏多勃裏昂(1768~1848),法國著名作家。他曾因參與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被迫逃亡布魯塞爾與倫敦,在流亡過程中發表了《革命論》等著作。1800年返回法國,於兩年後發表了《基督教真諦》,大獲成功,並為此受到了拿破侖的賞識。1814年他出任駐柏林、倫敦大使和外交部長,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後才結束政治生涯,自此閉門寫作六卷巨著《墓畔回憶錄》。

美文賞析ARTICLE APPRECIATION

本文作者置身密西西比河風光中,用心體會其中之美,給讀者呈現了一幅形神兼顧的美麗畫卷。在描繪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風光時,作者調動各種感官,附加豐富的聯想,讓讀者“看”到了“各種芳香、各種顏色的樹木雜處一堂”;“聽”到了“毒蛇的陣陣嘶鳴”;“感覺”到了“河邊的騷動和聒噪”,生動地描繪出了密西西比河畔的美麗風光,令人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