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南芝山之行 (1)(1 / 2)

卻說秦初雪與楚子軒兩人,行了五天五夜,終於到了南芝山。

此山雖名為山,實則是一山穀。穀前豎著一塊石碑,碑上刻有一詩,詩日:

浪說曾分鮑叔金,

誰人辨得伯牙琴?

於今交道奸如魔,

湖海空懸一片心。

楚子軒見她打量著那塊石碑,便笑道:“這詩是我師叔所刻,古今論交情至厚者,非管鮑莫屬。”

“楚公子口中的管鮑二人,我小時候聽過。管是批管夷吾,鮑指的是鮑叔牙,他兩同為商賈,得利均分。有時管夷吾多分些利潤,鮑叔牙也不放在心上,他知道管夷吾家庭開支比他要大。後來管夷吾被囚,鮑叔牙不惜傾盡家產把他解救出來。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相知。世間相知的有分幾種: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楚子軒聽了秦初雪這番話,眼裏滿是讚賞,便開口到:“這正是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他本是個風流才子,這沿途風景怡人,詩詞絕句隨興拈來,秦初雪早聞他的才華,聽聞此詩,她婉爾到:“依楚公子的才情與智慧,定能助太子保天朝江山,看來我多此一舉來這南芝山了。”

“太子妃過獎。太子妃若願意全心全意做太子的賢內助,又何必要我這臣子伴其左右?”

兩人相視而笑,談話間突然覺得眼前視覺開闊。隻見先前狹窄的穀口盡頭,竟是一條江。此處正是江口,岸邊停有一艘帆船,裏麵空無一人。

“師叔果真先知也。”

張一片風帆,淩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迭翠,遠水澄清。不出半日便行到江口。正值十五之夜,突然大雨如注,不得已把船停在一山崖下麵。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雲開,現出一輪明月。那雨過之後,,更顯明亮。

秦初雪與楚子軒並肩站在船頭,望著江中明月。

“此處離南懷仙人居所還有多遠?”

“若白天,此處便可見他的居所。”

初雪聽罷,便開口到:“此處景致怡人,是我生憑見過最美的。若真有來生,我情願做一朵閑雲,一隻野鶴,遊便名山大川。楚公子,若真有來生,你願意做什麼?”

楚子軒笑而不答,進到船中搬出一琴,調弦轉軫,彈出一曲。曲猶未終,指下刮啦一響,琴弦斷了一根。他兩都是懂音律的人,自然知道彈琴斷弦是有預兆的。如果是在城郭村莊,或是有聰明好學之人盜聽琴曲,琴聲會變,弦也會斷。此處離南懷仙人往處還有些路程,荒郊野外哪會有聽琴之人?也許是秦王府的刺客也難說。

“太子妃娘娘,我上岸去查探一下,請您在此處等我。”

楚子軒剛離開不久,便聽岸上樹叢深處傳來清幽琴聲。彈的正是剛才他彈的那首曲子。秦初雪放輕腳步走到岸上,向林中張望。隻見在一棵古鬆之下,一位白衣男子席地而坐。身前有一木樁,恰好可以當做琴案,琴放於樁上。

那彈琴之人見到初雪,便開口問:“何人在此?”

“小女子與好友乘舟經過此處,恰逢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崖下,聞先生奏此雅樂,少住聽琴。”

那人大笑道:“山野村姑,也敢稱‘聽琴’二字!此話未知真偽,老夫也不與你計較。”

秦初雪聽此人口氣狂妄,與楚子軒講述的南懷仙人相差無幾,心中了然,便回答到:“先生此言差矣!‘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先生若欺負山野之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大樹之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此人正是南懷仙人。他見此女子出言不俗,相貌出塵,更何況先前在江邊上確實有聽到江中傳來琴聲。這世上能與他論琴之人隻有子軒一人,隻可惜因一年前南芝遇害一事,師叔兩人心中有個結一直未能打開。今日卜卦時算到會遇一貴人,能將此結解開,或許眼前這位女子便是卦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