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得到節度使的頭銜之後,遼國人為他刻了官印,修了官署,製定了各種規章製度。一句話,這個官是相當正規的,遼國沒有半點歧視的意思。
可是烏古乃拒絕,他是個聰明人,立即意識到問題的核心在哪兒。如果他接受了,請問他是“生”的,還是“熟”的?
他本是生女真,得到遼國的官職後,可以狐假虎威,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但如果加入遼國軍籍,再把行政程度規章化,那麼他還有多少自主的權力?
所以,這一點一定得拒絕。
他成功了,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說了些怎樣的話,他既拒絕了官印,又保住了頭銜,還沒惹遼國人發火。這一點真讓人神往,他得到了所有想要的,卻把附帶的代價統統推掉。留給子孫後代的,是一條自由發展的光明大道。
第二,鐵器。
當時的生女真部落過的是漁獵生活,我們知道,處在這種層麵的人類有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武器的品質。他們隻能用自然界裏天然生成的東西,比如石頭、木棒,弓箭也會有的,隻是使用的組件都是綠色成分,像獸筋做弦,木板彎胎,箭頭是削尖的骨頭。
如果想用上鐵器的話,很抱歉,那需要采礦、架爐、冶煉、錘鍛等一係列複雜工種的配合,有多難請參考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五朵金花》,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深山裏找鐵礦石都是件撞大運的事,何況是十一世紀時連文字都沒形成的女真人!
於是,他們想用鐵器隻剩下了一條路——買。這就讓女真人欲哭無淚了,讓漁獵部落向封建國家買壟斷品,簡直是讓海城市電表廠小區無業遊民雕弓天狼去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依土拉公主嘛,可能性有,操作性太難啊。
烏古乃解決了這個問題,用的辦法既勤勞又誠信。他每天騎著馬帶著人衝向一個又一個的部落,和人打生打死,搶來數不清的好東西。
這是勤勞。
拿著這些東西去找商人,無論多高的價都不含糊,長期大量地買鐵,建立起了牢固的合作關係。
這是誠信。
之後他死了,他的兒子們悲傷地埋了他,堅定地沿著他走過的路繼續向前走,即繼續搶,大麵積地搶,讓節度使的威名越來越強。買鐵,不間斷地買,充實部隊,加強戰鬥力,投入到搶劫的新一輪浪潮裏。如此循環,生生不息,在這個過程裏,烏古乃的兒子們留下了各自的搶劫特色。
一,劾裏缽。
這是個猛人,堪稱搶劫工作做得最粗暴、最激情的一位。他上陣時從來不穿盔甲,夏天赤膊冬天單衫,打仗就跟到別人家裏串門散步一樣。
被他訪問的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等部落都不存在了,被他吞進了完顏部。等部落壯大到一定程度之後,他給自己新加了個頭銜,叫“都勃極烈”。從這時起,女真部落有了自己的階層劃分,一個雛形出現了,在當時誰也不知道它能變成什麼,但是與周圍相比,它獨樹一幟。
劾裏缽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烏古乃讓完顏部女真有了發展的苗頭,劾裏缽讓這個苗頭轉化成了實際。
二,頗剌淑。
他是劾裏缽的二弟,哥哥死了他當家,哪怕劾裏缽有十一個兒子也沒辦法。因為這是半原始半奴隸製部落,父死子繼,把權力當遺產繼承,那是到了封建社會時才有的好事。
頗剌淑當了四年的首領後病死了,時間決定了他隻是個過渡性人物。
三,盈哥。
盈哥也是個過渡性人物,但他因為另一個名字而長存,那人叫“阿疏”。阿疏是紇石烈部的首領,因為住得離完顏部很近,所以他的命運毫無例外地悲劇了。唯一有點特殊的是,阿疏很機靈,發現不好,單獨逃了出去,躲進了遼國境內。
阿疏的故事很長,長得跟遼國的年輪一樣。
四,烏束雅。
又一個過渡性人物,劾裏缽的長子,他終於熬死了所有的叔叔,讓首領位置回到了劾裏缽一係。
剛剛有點根基的完顏部一連串出現三個過渡型人才,感覺上是曇花一現,好景不在了。但奇妙的是,這三個人都有一個特點——死得快。
在他們一個接一個的快速死亡裏,新興的完顏部沒有被烙上誰的堅實印記,讓後來者難以駕馭;也沒有誰能作威作福,把剛剛攢起來的家業敗光。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死了,死在完顏阿骨打長到壯年,意氣風發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