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說,他的心理動態,就是燕雲區域穩定係數的晴雨表。
第二招是找後賬。張覺事件過後,完顏宗望派人到燕雲地區來,說某年某月宋朝的某位使者曾經許諾了多少錢糧,一直沒兌現,現在該給了。
這實在是太鬧心了,在這幾年的宋、金交易之中,到底金國提過多少條件,宋朝給了多少好處,老實說在事情過後幾百年,全盤掌握過程的情況下,統計起來都很費勁。在信息不發達的當時,要前線指揮官的手裏有一本明賬,根本是不近人情。
雙方吵了起來,吵得不盡興,完顏宗望使出了第三招。他悄悄地給西夏人帶了個話,要他們出兵攻打武、朔兩州。
宋朝在燕雲地區的最高長官是譚稹,這人還真不含糊,金國要後賬他敢賴,西夏人趁火打劫他敢反擊,在這塊人生地不熟剛剛收複的土地上,他把西夏人趕了回去。
三招過後,完顏宗望有點鬱悶,這人軟硬不吃得怎麼辦?想了想,他決定把情況反映給趙佶,讓宋朝的皇帝收拾宋朝的官。
譚稹下台了,他被調回國內,停職反省,好好去想到底欠沒欠金國人東西。接替他的是金國的老熟人,武裝太監、廣陽郡王童貫。
童貫在這段時間裏坐了一次過山車。
收複燕雲之後,他的地位上升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之後突然摔了下去,被勒令停了前線的一切公職。理由是花錢太多了,燕雲的價兒實在太高,根本沒提前後兩次大敗的事。
其實,真正的理由是趙佶的政治手段。在中國的官場,一直有個很好玩的現象,不管是哪個朝代,如果某位大將出兵立下不世戰功之後,回國時耀武揚威萬人空巷,那麼基本上可以為他默哀了。這人的政治生涯、軍事生涯、人類生涯都已經結束。
相反,如果皇帝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一頓臭罵,戰績了、功勞了什麼也不提,相反全是錯誤,之後全體朝臣一擁而上,發揮集體力量罵他個半死,那麼此人可以放心了。這是組織上對他嚴加要求,希望並培養他向更高的台階邁進。
童貫就是這樣。所以這時前線一旦有事,還是第一時間把他派了出來。
童貫來了,金國方麵突然變得安靜。什麼幺蛾子都沒了,世界很和諧。這讓童貫還有宋朝的上層都很滿意,在他們的心裏,天朝上國的尊嚴、榮耀都在迅速回歸。在這種情緒裏,童貫做了一個決定。
他決定派人去向金國大太子完顏宗翰索要山後九州。
趙良嗣、譚稹要不回來的,不等於他童貫也要不回來,廣陽郡王的封號是與燕雲十六州緊密結合的,這塊土地注定了要在他的手裏徹底回歸!
這時是公元1125年(宋宣和七年)的十月份,遠方的風雷動蕩,在極遠的西方,遼國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終於在餘睹穀被金將完顏婁室活捉,押往金朝上京(今黑龍江阿城)。至此,遼國徹底滅亡,它對金國威脅全部解除。
金國縱目四望,世界廣闊,它已沒有敵人。但是完顏吳乞買卻急需一個死敵。他的皇位非常不穩定,翻開資料,這人在女真人的建國曆史上幾乎沒有戰功,一直隱身在後方,給哥哥阿骨打看家。這樣的“業績”,放在漢民族的價值觀上都不讓人信服,比如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登基一直存在爭議,那麼在極其重視戰績的女真族開國第一代人物麵前,吳乞買有多大的分量呢?答案是太輕。
他的一生,注定了要在本國戰將派係之間走鋼絲,既要聯合他們,更要分化他們,實在不行就要派事給他們做,指定好東西讓他們去搶,絕對不能讓他們閑著。
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他敏銳地捕捉到了一股暗地裏湧動的反宋情緒,之後用行政手段把它完美地融進了國策裏去。
這股反宋情緒來自於金國頂級戰將的家屬團裏,比如完顏宗翰的妻子蕭氏,她是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的前妻;完顏宗望的妻子金輦公主,是耶律延禧的女兒。再比如遼國降將耶律餘覩、劉彥宗、時立愛,這些人都在金國成了新貴。
他們牢牢地記著宋朝乘人之危攻打燕雲十六州的仇恨。遼國是沒力量報仇了,可金國可以利用,比如兩位完顏太太,就一直在吹各自丈夫的枕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