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譯本前言(1 / 1)

走進卡爾·麥的世界,你不僅會被主人公遊曆、冒險、行俠、與嚴酷的自然災害搏鬥的故事所吸引,還會為其中穿插的對非洲原始部落黑人狩獵河馬的情景,北非原始部落人狂歡的壯觀場麵,中東惡徒偷盜走私木乃伊、穿越沙漠掠奴販奴及被追捕的驚險鏡頭,充滿地方色彩的宗教盛典,美洲印第安部落奇異的生活觀念和習俗,美國西部拓荒淘金時代的移民經曆等的生動描寫所陶醉;他敘述的拿破侖時代盛事、西班牙將軍佛朗哥與波斯人的戰爭等,會把你從大毀滅、大陰謀、大謀殺一直帶向高貴心靈的勝利……這一切讓你讀而不忍釋卷。

懸念、生動的情節、迷人的自然景觀和風情文化、悠遠的曆史感,以及揉神話、探險、遊記和哲理小說於一體的獨特手法,這便是卡爾·麥小說的魅力所在。書中處處閃現的智慧、人道精神和正義感、對美好人生的堅定信念,使人在欣喜入迷之餘,獲得許多教益啟迪;而其中勇與罪惡、災難和自身弱點搏鬥的主人公,會使你覺得這是最生動、最引人注目的文學主人公了。

卡爾·麥1842年出生於德國薩克遜郡一個紡織工家庭。他的前半生充滿不幸——頭六年患弱視幾成瞎子、大學時因經濟困難輟學、當了小學教員後又遭誣陷失去工作,以後又多次卷入法律糾紛,然生活的坎坷、心靈的痛苦使他發奮讀書、立誌成才。1875年他成了當地幾家雜誌社的編輯,在那裏他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已具備寫作域外風情小說、登上成功小說家之路的紮實基礎後,他於1878年毅然辭去編輯工作,開始了專業創作,幾年中以其“對奧斯曼帝國的遊曆回憶”和“溫內圖的故事”脫穎而出,成了德國文壇一顆耀眼的新星。

1900年前後,他到東方作了一次實地遊曆,此時他已成為歐洲最暢銷、獲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並因版稅而成了大富翁。他的豪華別墅裏擺滿了他收集的各類文物和紀念品,其中尤以印第安人文物為多,他的收藏品被人稱為是其“偉大探險的紀念品”。

如今,卡爾·麥在德國薩克遜的故居已被改成一座紀念館,卡爾·麥的半身銅像裝點了那座城市的廣場;他在德勒斯登附近的別墅——“老鐵手別墅”也已成為一座博物館,裏頭陳列了大量珍貴的美洲印第安文物,以及卡爾·麥的全部著作和他收集的大量紀念品;他的許多故事已被改編成電影、戲劇、連環畫。根據卡爾·麥的遺願,那兒的雷迪伯爾大學已成為負責“卡爾·麥慈善基金”的專門機構。

卡爾·麥和他的著作受到了眾多世界名人的讚譽——德國著名詩人小說家、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曼恩·赫塞(Hermannhesse,1877-1962)說:“他書中鮮明的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懸念顯示了虛構小說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永恒魅力。……他是實現願望類小說的創始人和最偉大的作家。”

曾獲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法國哲學家阿爾伯特·史懷哲1875-1965)評論他說:“我最喜歡他書中幾乎通篇隱含的為爭取和平和共同理解而顯示的勇氣。”

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美國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說:“真的,我的整個青少年時代都受他影響,即使在今天,每當我感到孤寂無望時,他仍是那麼的親近於我。”

美國西巴利出版社評論說:“卡爾·麥書之暢銷,證明他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虛構小說家。在他的時代充斥了大量暢銷探險小說和人物,但卡爾·麥的小說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色,他關注的是人類的根本問題,以及現代人失去的靈魂。”

卡爾·麥叢書出版近一個世紀來暢銷不衰,已被譯成三十六種文字,在一百多個國家行銷一億三千萬冊,卻一直沒有中文版。現在我們能獲獨家授權、翻譯出版這套膾炙人口的小說,實感到有幸,相信我們一年多的努力不會徒勞,更願它會給中國讀者帶來難得的享受和收獲!

在此套叢書的翻譯編校過程中,我們曾得到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羅婉華女士、歐美同學會婦女分會副會長張蝶麗女士的大力支持,以及潘海峰、王泰智、李昌柯、楊鑒、李張林等先生在校譯、資料收集等方麵廢寢忘食的努力,在此一並表示深深的謝意!

不妨走進卡爾·麥的世界去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