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坑群島方圓五十公裏,共有三十二個島嶼組成。中心島嶼稱之為大小劉坑島,大劉坑道要比小劉坑島小了一半也不止。
相傳這裏住著修仙的劉氏兩兄弟,哥哥住在小島上,弟弟住在最大的島上。相傳二人同時飛升成仙,世人為了紀念這兩個島嶼,就分別命名為小劉坑島和大劉坑島。
群島處於朝鮮邊界上,向東二十海裏是公海,再往東三十海裏就屬於中國黃海境內,屬於感恩島和回魚島海域。
小劉坑群島周圍海域比較深,最大水深達到了一千兩百米,是黃海最深的地方。島上古木茂盛,海水水色幽藍,海灘潔白優美,是為數不多的觀海旅遊勝地。
這次來到北朝鮮,陸揚對男町部灣的地理形式和氣候條件做了詳細的調查。對每個小島的山脈、海灘、大陸架、樹林以及花草種類等等都做了強化記憶。
台風是人類最關注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對人類能造成大規模上海的災害之一,的對它的研究也持續了幾千年。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對台風的預測。其中包括他的形成、強度、路線、中心風力、持續時間、破壞能力等等都能事先進行預報,大大減小了他的傷害程度。
這次帶風的代號名叫“薩娜”,中心風力達到了十二級,橫掃日本群島後,到達這裏,風力大幅減弱。但是風力也有十級以上。
在自然麵前,人類無論科技多麼進步,到今天為止,還是那麼渺小。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擊,大批的船隻冒著被台風傾覆******的危險,順風而行,來到了小劉坑群島,各自找到了避風處,準備等待風力降下來,再回基地。
這次出航的漁船中,陸揚占據了四百艘之多,但是每艘漁船上大部分都隻有一兩個人。因為送漁網活動,戰士們迅速拉近了和漁民之間的關係,他們在漁船上順利完成拋網任務後,最後聚集到十五艘船上,其中包括繳獲的南朝鮮巡邏艦。(注,按照常規稱法,大於500噸排水量的稱之為艦,小於五百噸排水的稱之為艇。)
經過台風和暴雨的洗禮後,十三艘來到了小劉坑島後麵名為月丹台島。這個小島長五點三公裏,最寬的地方隻有一千六百米,兩捎彎曲,空中俯瞰如月牙狀。在月牙的圓心處,有一座三百米直徑的圓台聳立與海水中。
圓台高出水麵三百米,中心凹陷成盆地。盆底平坦,中心處有一座爐台,相傳就是劉氏兄弟冶煉仙丹的地方。
港灣弧背向西,恰好成為極好的避風港。島上原有兩個村的原住民,人數不超過兩百人。島上的一半被朝鮮軍隊占據著,上麵建立了成片的度假村和療養院,港灣裏還建有碼頭,是接待遊人使用的。島上還有些廟宇、民用建築和生活設施,除此之外,還有兩座幾百年前的瞭望台、一座無線電接收塔,兩座隻能進駐一百多人的兵營,但是沒有一座像樣的軍事設施。
現在,這裏已經停了上百艘大小船隻,將港灣塞得滿滿的,但依然陸續還有艦艇開進來。這些船隻中,有和陸揚逃難到此的漁船,也有北朝鮮和俄羅斯的軍艦,還有原先停在這裏的漁船和遊船。從島上的微火山上看去,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船舶鋪滿水麵,雖然水霧朦朦,但也覺蔚為壯觀。
距離邊界雖然隻有有十海裏,但這裏卻是北朝鮮的境內。是凡到了這裏的艦隻,船上的人們全都大鬆了一口氣,人們不用在再去搏擊風浪,不再去想南朝鮮軍艦和炮火,大家可以呼吸到自由的安全味道的空氣。
經過十幾個小時和大風大浪搏擊,人們都累了。一安逸下來,人們就感覺渾身就如散架了一般,盡管這裏有著美麗的傳說,也沒有人願意多看上一眼島上的仙境,大都原地一坐,倚著支撐物,閉上眼睛,小憩片刻。
陸揚的臉煞白,沒有一點血絲。這麼長時間沒有走動,他覺得有些腰酸,感覺到屁股發癢,就如生了痔瘡似的。他想站起身,在艙室裏走走。但是一站起來,就感覺頭有點暈。身體一晃,他身後的胡蒙和添樣即刻上前扶住他。
陸揚擺了擺手,微微閉眼站了一會兒,感覺衝上腦門的血液均勻開去,腦中又出現清晰的圖像。
“扶我出去。”一路上艙門關閉,裏麵很壓抑。
“首長,外麵還在下雨,您還是……”三營長趕緊勸道。
陸揚瞥了一眼窗外,心中那根弦依然繃得緊緊的。
“雨已經小多了,這裏看似安全,但畢竟不是我們的目的地。添樣,你去把慕容楓刃找來,盡快搞清楚港灣的情況。喬登,你去看看魏靖怎麼還不來彙報情況?胡蒙,你去看看徐姐和宋韻身體怎麼樣了?還能不能繼續前進?”
三個人沒有任何猶豫,轉身就走出了指揮艙。
支走了三人,陸揚掄了掄手臂,揉了揉胳膊腿,這才走到指揮艙的門口。
身後的士兵見他要出去,馬上拿起油紙傘,快步來到他的身後,搶先出門,為他撐起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