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楚雖然也是儒生,而且還是在官場上混的,可以歸入地主士大夫階級的行列,但他這個人卻是其中的異類,不是那種無恥反動的犬儒文人。因此對於王遠的觀點,他倒是基本讚同的,沒有像斯通-耶羅那樣,站在反動的立場上大放厥詞。
“原來如此,卻是楚孟浪了。”清楚了實際的情況之後,夢楚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十分慚愧地對王遠道,“沒有把這些情況核實清楚,隻憑著自己了解的一點錯誤消息,就貿然向明公進言,楚之過也。”
“先生何須自責,”王遠連忙安慰他道,“再說,先生的意見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嘛。尼祿本身就是個昏君不說,而且最關鍵的是,雖然他對百姓還算不錯,但卻嚴重侵犯了那些元老貴族們的利益。”
“這些人雖然除了寄生在羅馬帝國身上瘋狂吸血之外,對於國家和人民沒有任何益處,完全就是羅馬肌體上的巨大毒瘤。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手裏掌握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他們絕對不可能一直放任尼祿侵犯自己的利益,因此肯定會進行大舉反擊。依我看,羅馬的內亂,隻怕為期不遠矣。那時候,先生的設想就可以實施了。”
在另一個時空,著名的昏君隋煬帝楊廣同學,試圖用科舉製度從民間選拔人才,打破貴族們對官員的世襲壟斷,從而一舉斷掉世家門閥的根基。結果這些世家貴族們看準時機,果斷舉兵造反,最後把他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裏。而明朝的地主士大夫們,對於不符合他們利益的皇帝明武宗,更是可以讓他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王遠覺得,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羅馬的元老貴族們麵對同樣的情況,就不會采取同樣的手段,來捍衛他們自身的利益。何況他們似乎本來就有這麼做的傳統,雖然王遠對古羅馬的曆史近乎於一無所知,但凱撒就是因為侵犯了元老貴族們的利益,結果在元老院被貴族們殺害這件事,他還是知道的。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句話確實不愧是至理名言。盡管王遠對古羅馬的曆史、特別是關於尼祿時代的曆史,完全是一無所知,但他的這個判斷卻是絲毫不錯——雖然他的論據其實並不能充分支持最後的結論。
如果曆史的軌跡不發生改變的話,那麼兩年之後,一場針對尼祿的未遂政變就將發生。而從此刻開始算起,還有不到五年的時間,高盧行省和西班牙行省的長官,就會舉兵叛亂。並最終在經過一係列的謠言、暴動、以及背叛和欺騙之後,尼祿在逃亡的途中自殺身死。
在此之後,羅馬就會陷於近兩年時間的四帝內戰之中,期間還會夾雜著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大起義。到了那個時候,王遠的好機會確實就來了。
王遠關於羅馬不久之後必將陷入內亂的觀點,剛一提出來,就立即得到了著名羅馬黑奧圖曼公公的讚同。
“主公所言有理,”老太監連連點頭道,“那些元老貴族們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一定會拚死進行反擊。不過現在的羅馬,可不同於當初的共和時期了。當初的元老貴族們勢力龐大,竟然連凱撒那樣的人也可以輕易殺害,但如今在皇帝的獨裁統治下,他們的地位和實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已經不具備實力上的優勢了。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鬥個旗鼓相當,而羅馬陷入內亂之中。”
在老太監之後,與會的眾人也紛紛發言,對這個觀點表示讚同。就連屁股坐在元老貴族們一邊的斯通-耶羅,也發自內心地讚同王遠的觀點。其實準確地說,除了極個別幾個有見識、有眼光的人之外,更多的人與其說是讚同王遠的觀點,不如說是他們內心的一種希望。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大家自然都期望王遠的觀點是正確的,羅馬能夠盡快陷入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