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鎮一中招收的學生大部分是農民子弟。隻有零星十來個梁爽這類因為年齡差個一兩年,或者因為有親戚當教師等等的原因入駐。
所以,鎮一中的校園建設也透著一股子濃濃的樸實。呃,算了!不那麼咬文嚼字了。通俗的說,就是磚牆圈起來的三排磚瓦房,裏麵插了十幾棵垂柳樹。官方的講,就是有著濃鬱田園風情的校園風光。
初中三個年級,每一排磚瓦房有六大間,對應著每一年級的六個班。梁爽在五班,一進校門,迎麵背對的第一排,便是初一的根據地。
這排磚瓦房的後山脊中央,有一橢圓形的水泥池子,裏麵的池水都生了綠毛,假如當初那六道門內的融靈池的池水也是這般模樣,打死梁爽也不會興起偷一點的意念。
池子裏還有幾塊瘦長、堆砌的大石頭,名曰:假山。
從校門口到假山池的距離大概有一百五十米,這也是整個鎮一中最寬大、最體麵的油漆大馬路。在假山池腳下分成左右兩條分支,延伸出去不到三十米,便直直的拐彎,一路向南。
通常一班二班三班的哥們姐妹們走左邊,四班、五班、六班的姐妹們走右側。隻不過老師們的辦公室都在右側最南角的兩排獨立磚瓦房那邊,斜對著最南頭的大空場,一中的莘莘學子們在教師的教導下,稱呼那塊鹽堿地為——操場!
“給我一本少男少女。”梁爽掏出一塊五,遞給校門口西側的綠鐵皮小賣鋪當家。
鎮一中還有一大特色,也是即便黑夜經過也絕不會認錯的標誌性建築,便是校門口兩側坐落的兩座綠鐵皮小棚屋。那是兩個隔門相望的兩家小賣鋪。
同行間的關係還算融洽,五班、六班的同學,包括梁爽買東西,都在西側的這個小賣鋪。因為剛開學時,班主任就在第一堂課著重介紹了這個地方。
即便沒有融靈池的作用,之前著實十四五歲的梁爽也是頭腦清晰、猴精猴精的主兒。據傳聞西側的小賣鋪是自個兒班主任劉長山的媳婦的表妹的鄰居的小姨子的幹姐姐開的。平時走的很近,也便成了關係戶。
《少男少女》是鎮一中門口唯一的亮眼雜誌,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梁爽過去不曾買過,隻是昨日計劃中需要一些地址,不得不買一本查閱一番。
推車進入校園,經過右側分支下到初一教室前的大空場,在正對五班教室的最南頭,也就是初二五班教室的後山脊,將阿米尼山地車停下。
三排磚瓦房之間每一排的間隔最少有二十米,除了放自行車的地兒外,餘下的空場,便是同學們課間活動的地域。
隻不過這片地方連紅磚都沒有鋪就,入眼一片黃土沙塵。
梁爽是五班唯一的‘機關人’,雖說不上深受排斥,但也絕不是受歡迎的那一類。除了同桌韓光輝與他還算熟絡外,也就剩下五組的組長李麗,會通知梁爽交作業、或者打掃衛生。
“《少男少女》?你也買這種書了?上課我瞅瞅。”韓光輝趴在桌子上,雙手環狀緊壓著桌麵。
看這動作,梁爽就知道這家夥又不知從誰那裏借來了雜誌、小說,埋頭苦讀。
“嗯,上課給你。”梁爽點點頭,一甩肩頭,將背著的書包‘丟’到課桌上。
韓光輝不是農村人,也算不上城裏人。這種說法的根源是從他家長那帶來的。縣城最出名的韓式小磨香油,就是他家開的。韓光輝一家是外地人,有著濃濃的東北口音,雖然性格開朗,但走到哪裏都是一陣接一陣的香油氣息,讓很多同學都避之不及。
梁爽有著敏銳的心緒,從未表現出打擊對方,或讓對方感到自卑的舉動。繞來繞去,開學一個多月後,韓光輝便成了梁爽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