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陵心中一喜,表麵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李文瑞的條件。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似乎輕描淡寫地就決定了長沙民眾的命運。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究竟有多少類似的悲劇正在悄然上演?
又有多少民眾的福祉被置於權力的博弈之中,成為了犧牲品?
次日,徐少陵的主政消息在長沙城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激起層層漣漪。
但表麵上,這座城市依舊維持著一片寧靜的假象。
兩位大人心照不宣地達成了默契,一場即將席卷而來的風暴似乎被暫時地壓製在了平靜的水麵之下。
然而,在這寧靜之下,暗流卻洶湧澎湃,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動蕩。
人們心中都明白,朝廷的權威已逐漸消散,權力的天平已然傾斜,長沙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與變數。
徐少陵主政伊始,便雷厲風行地查封了《湘江日報》。
緊接著,羅興國、蔡澤膺、何玉衡等人被冠以“煽動民眾、擾亂治安”的罪名,他們的名字一夜之間便上了朝廷通緝令。
而被關在衙門牢房的李潤石,也在昨天城裏的大亂中悄然消失,和他一同消失的還有一名看管牢房的牢差。
羅興國等人坐在顛簸的馬車中,穿越贛省萍鄉的官道,一路向東疾馳。
湘南的通緝令在目前的形勢暫時到不了這裏,此刻的萍鄉卻仿佛成了他們暫時的避風港。
數日前,朝廷的巨變猶如晴天霹靂,震驚四方。
在立憲的浪潮衝擊下,皇帝的手顫抖著,最終沉重地蓋下了龍印,宣布了立憲製的實施。
從此,皇帝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存在,宛如一個精致的吉祥物。
這場政治妥協下的話劇,換取了皇室能夠繼續享有優待的特權。
然而,在同一時刻,北方的天空也彌漫著濃厚的陰霾。
首相大臣袁項城,這位權勢滔天的當朝重臣,宛如北方的風雲人物下令北方新軍從北直隸整裝待發,如同利劍出鞘,直指北方。
他的意圖昭然若揭,欲將帝國的半壁江山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展現了他不可一世的野心與力量。
南方數省,麵對權勢滔天的袁項城,紛紛發文痛斥國賊,稱之為“在世曹賊”,毫不掩飾地揭露其僭越之心的種種行徑。
然而,在這洶湧澎湃的聲討之潮中,又隱藏著一種默契的冷靜。
各省的行動僅僅停留在口誅筆伐之上,暗地裏卻是悄然集結兵力,孤立自保。
在長沙城的靜謐深巷,一座散發著悠悠古韻的茶館內,幾名身著長袍的士人圍坐一桌,低聲細語,仿佛怕驚擾了這份寧靜。
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天下蒼生命運的深深憂慮,也有對未來道路的迷茫與不安。
這是小資產階級特有的憂思,他們既有對革命的熱忱,也帶著些許天真的幻想。
“朝廷如今已名存實亡,各地軍管政府各自為政,這亂世之中,我們該選擇何種道路?”一位士人緊鎖眉頭,聲音中充滿了憂慮。
另一位士人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亂世出英雄,但真正的英雄,應是能撥亂反正、恢複政治清明之人。我們需要尋找的,是這樣一條道路,能為國家和百姓帶來真正的福祉。”
“我聽說粵省的孫載之,他領導的南方革命黨正積極籌備起義,他們秉持民主共和的理念,與我們心中的理想不謀而合。”又一位士人補充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眾人紛紛議論,舉杯之間,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未來的憂慮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