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哥斯拉細胞(1 / 2)

1948年。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科學家和政客們認識到了核能的巨大能量,並圍繞核能展開了大量研究,而其中就包括,對於生物細胞的核應激反應。

這一天,科學家們還在不斷地重複著以往的工作,他們試驗的對象是鱷魚的癌細胞——盡管鱷魚很難患癌症,要獲取癌細胞很困難,但是鱷魚的免疫力和抗性極強,用來作為研究細胞對核能輻射的抗性最好不過了。

他們的做法很簡單,不斷地用微量的核輻射去脅迫癌細胞,並挑選存活的細胞進行癌細胞的培養,從而獲取對於核能輻射有抗性的特定細胞。

不過有一個科學家卻總是不走尋常路,他試圖讓這些細胞“進化”,這位就是安寧博士,狂熱的達爾文進化論追求者。他的想法很簡單,核能輻射很容易刺激生物細胞核基因的突變,也就加速了基因突變的速率,通過連續的培養和核輻射刺激,就可以培育出超高核能耐受細胞。

當隻有二十多歲的安寧來到核輻射堆時,他對著研究所所長說到:“我培養的細胞現在已經可以耐受超高的核輻射了,現在這裏的輻射源已經不夠細胞篩選了。”

所長對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非常器重,因為安寧向來處事都幹脆利落,而且年紀輕輕就有了一番成就,本科階段就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過生物遺傳學方麵的頂刊論文,天賦異稟。也正因如此,所長總是會滿足他的要求,無論他想到了什麼樣奇怪的科研鬼點子。

“說吧,你想要什麼?”所長問道。

“我要把我培養的細胞送到核彈試驗場地,接觸那裏的核輻射刺激。”——多麼荒謬的想法。

所長最後還是答應了,他們帶著一支科研團隊去往了比基尼島。在那個時候,美國在比基尼島環礁有過多次的核彈引爆試驗,並且還在繼續,這裏的核輻射無疑是最為強大的。

“你為什麼用核汙染水來培養細胞?”機場上所長看見安寧博士用核能危險標識警示的細胞培養箱,詫異的問了一句。

安寧回複著,“其實一直都有嗜核的微生物,我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一定的手段,刻意選擇了這種嗜核的能力去培養癌細胞,在培養箱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吸收和轉化核能。”

“我讚賞你的才能,不過也害怕於你瘋狂的思維。”所長說著。

“等研究成果發表,世界就會有最好的處理核輻射和核廢料的方法了,不是嗎?”安寧不假思索地補充,“目前我們沒有處理核廢料的方法,但是進化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可以處理核汙染的細胞。”

等他們來到比基尼島環礁,這裏一切都是那樣的肅靜。居民被政府轉移了,樹木被輻射殺死了,留下的隻有一片冷清到讓人發寒的寂靜——這裏,就和經曆過一次絕滅事件一樣,這是白堊紀末非鳥恐龍絕滅後的那一片荒蕪吧?

安寧用專門的設備安頓好培養箱後就回去了,期間他的防護服不慎破損,一股核輻射的刺激瞬間貫徹到他的脊梁骨,提醒他盡快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那之後,他的身體一直很虛弱,二十九歲那一年,他才剛剛結婚,卻因為身體不適,被迫辭去工作在醫院養病。醫生提醒道,隻要安心配合治療,就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很可能會有癱瘓等後遺症。但是安寧從來不會聽從安排,他堅持著我行我素的原則。以至於剛剛出院,他就找了所長,詢問培養的細胞現狀如何。

所長冷淡地回複著:“非常抱歉,因為那裏的核輻射太強了,我們研究所其實沒有人堅持在那裏跟進進度,更何況最近幾次的核爆破試驗非常強烈,估計培養箱已經毀了,真的很抱歉,這次實驗失敗了。”

安寧抓過所長的衣領,眼神定死地朝向所長。停滯了幾秒鍾。他說:“帶我去那裏,我要看看具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