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金屬材料的完美融合,薛懷華心中暗自將這種自己用青蓮真火熔煉而成的新生金屬為超態隕剛。重新熔煉過後的超態隕剛還有上百千克之多,薛懷華想要煉製的飛劍需要質量輕盈一些,犯不著用這麼多的金屬材料,於是幹脆將之一分為十,大小分成三個不同的等次,最重的一份有五十多千克,最輕的那幾份卻都隻有三千克。
十份的金屬材料在薛懷華的青蓮真火之中再次排列,最終分成了三組。第一組隻有一份,就是那質量最多的占據全部超態隕剛一半重量還多的那一份;第二組有三份,每份有十千克大小;第三組有六份,每份卻隻有三千克。
薛懷華先將那第二組和第三組放在一邊,青蓮真火全力煉製第一組的那一份超態隕剛。青白色火焰灼燒之中,劍體漸漸成型,看起來似乎有三尺長短,四指寬的劍刃,劍刃之上從劍尖到劍柄都被一層層的青白色蓮花圖案所包裹著,其中青色的為蓮葉,白色的為花瓣。在這些蓮葉和花瓣之上,一顆顆金色的近乎蝌蚪一般的符籙閃閃生輝,似乎隻要劍體輕輕一揮動就能帶起滿天的金色星光一般。
整個飛劍幾乎都是薛懷華完全按照元神之中的一絲莫名其妙的感應任憑青蓮真火自動煉製完成的,待到成型之時才猛然清醒過來,腦海中靈光一閃,立刻運用那些從《太初洞玄心經》中顯化出來的金色符籙在劍體之內刻畫出來了三重陣圖,分別是赤羅島散仙一派中特有的“聚靈旋光陣”、天都散仙一派的“追風落雷陣”和薛懷華自己從《太初洞玄心經》中領悟出來的“太初離火陣”。
飛劍煉製完成之後,薛懷華再次噴出一口冰炎真息,將飛劍徹底冷卻成型。
撫mo著這柄三尺長短、四指寬劍刃、青白色劍身中帶著金色光點的飛劍,薛懷華決定為其取名“青蓮雷火劍”。
放下“青蓮雷火劍”,薛懷華再次發出青蓮真火開始煉製第二組的三份超態隕剛金屬材料,這次有了之前的煉製飛劍的經驗,所以煉製起來速度更加快了。
三份一樣大小的超態隕剛,薛懷華決定煉製出三柄性質相近,但風格不同的飛劍出來。
時間不長,三柄飛劍都基本上成型了。其中一柄,上刻一九首蛇身的怪物,怪物身上還有六翼,尾部如同蠍針,正是薛懷華諸多分身之一的九龍分身的原形——九首極龍。要說那九首極龍天生就有九般神通,此劍既刻九首極龍的原形,就算沒有九首極龍那般擁有九種攻擊手段,卻也不可小視。薛懷華在劍身之中用金色符籙排列出了九龍分身數萬年來領悟出來的一種天然陣勢,威力如何目前還不知,眼下也沒有地方去施展。不過薛懷華相信,這柄飛劍的威力絕對比一般的飛劍要強上那麼幾籌。
飛劍完全煉製成型之後,薛懷華將此劍直接命名為九龍劍。
除了九龍劍之外,另外兩柄飛劍也都各有特色,分別是水月劍和天極劍。水月飛劍呈半透明狀,內中光華流轉如同水流一般;天極飛劍卻是深藍之色,劍身刻畫有三重“追風落雷陣”,一重套一重,施展起來劍光一閃便是千裏開外,且還伴隨著雷聲陣陣電光閃閃。
第二組飛劍煉完,便是第三組六份各自三千克重的超態隕剛了。這次更加簡單,薛懷華直接將之煉製成了一套六柄合用的飛劍組合,每柄飛劍之中都刻有“天都劍陣”,一同施展開來可以自動組合天都劍陣,有困敵、防守的雙重妙用。
飛劍全部煉製完成之後,時間已經再次過去了兩天,此時離待在江湖賓館的一月時間的最長期限還差二十三個小時。
薛懷華將“青蓮雷火劍”和六柄“天都飛劍”先祭煉一番收入元神之中,然後隨手將那“九龍劍”、“水月劍”和“天極劍”收進青白晶蓮的儲物空間之中,這才施施然的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