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1 / 3)

才拋出正題。

“那個小帥哥啊,拜托,我怎麼可能沒印象?印象太深了好不好!一開始還以為他是有點酷的那種,結果卻很陽光健談,性格超nice。我還錯把他當成了實習生,沒想到他是名校博士畢業,來應聘跨學科研究組的!他都二十六歲了但是看著就跟少年漫畫裏走出來的男主角一樣,不對不對,應該是他才二十六歲就已經博士畢業了,是個學霸!這次跨學科研究組上大分!”

“已經確定入職了嗎?”欒彰在Kasha毫無邏輯的描述中捕捉到關鍵信息。

“我昨天找你簽的就是確認文件啊!”

欒彰想起來好像是有這麼件事,所有入職名單都是各部門的領導確認好才會上報,他簽字隻是走個程序,從來不會仔細看內容。

要是知道裏麵有紀冠城的入職通知,他肯定抽出來撕碎扔進垃圾桶裏,不讓這個賭局對象卷入自己的工作中。

“已經發過offer了是吧?”欒彰不死心地再次確認。

“對,已經打電話溝通好了,郵件也收到了回執,下周一就來上班。”Kasha問,“怎麼,有什麼問題嗎?你怎麼會突然問這個?”

“沒什麼,期待新同事。”附贈一個微笑。

EVO效率至上這股風還是吹到了人力部門,欒彰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簽名都還沒捂熱乎就確定入職了?雖說人沒來之前都可以反悔,但他斷沒有瘋到要為了這麼點小事此賠上EVO名聲的地步。

不過好消息是,他不用虛空尋人了。

宇宙之間的能量總是以各種方式保持著守恒,就是這樣——不,欒彰把存放守恒物質的盒子幹脆掀掉,不啃窩邊草是他的底線,他決定在紀冠城入職之後找個充分理由開掉對方。

在紀冠城來之前,欒彰從Kasha那裏拿到了紀冠城的全部資料,自己默默地做了數十頁的調查報告。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情感交流,欒彰都能拿出端正的學術精神來鑽研,仿佛那個在和人攀談對話的人隻是他的肉身,而他的精神和思維是旁觀記錄的第三者,既觀察對方也觀察自己。

連戀愛對象也是如此,欒彰每次都是蓄意勾引,看著對方一步一步落入自己的精神陷阱,從中驗證他想驗證的東西。他觀察人類,卻不愛人。在他設想的由人工智能構建的未來社會中,也許人隨時都可以變為一個抽象的符號,去中心化恐怕意味著人也不能再度主宰一切。

他曾在一個學術論壇上發表過類似“人本質低級所以一定會被取代”這種頗具爭議性的言論,換做別人恐怕早就被輿論罵得狗血淋頭,可他就是有那種把人糊弄得團團轉的本事,輿論評價他時難免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口氣。

“誰叫他就是那樣的人呢?天才總是充滿魅力又特立獨行的。”

大家都這樣形容欒彰。

周一,欒彰趕著早一班的地鐵來到公司。

月湖在城市郊區,欒彰的家卻在城市中心最繁華最昂貴的地段,除非天氣差得不行,他都會選擇搭乘地鐵上下班,因為他喜歡看地鐵上形形色色的人。

有時看人安靜讀書,有時看情侶吵架,有時看旁邊的人手機屏幕裏聊八卦,隻是他還沒神經到像是《追隨》裏的男主角那樣通過跟蹤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來打發無聊時間。

欒彰漫步在幽靜的園區裏,若是沒有那些大搞軍備競爭的高科技公司把氣氛弄得緊張忙碌,月湖的環境更像是一個城市公園,高密度的綠植生產著足夠多的新鮮氧氣,大口呼吸暢快淋漓。

這時!一陣粗暴的發動機聲響在欒彰背後由遠及近,他懶得回頭看,不向裏躲閃,反而徑自朝外側靠,就跟沒聽見一樣。後麵那人完全無法判斷欒彰的行動軌跡,隻好大喊提醒,可惜那聲音被轟鳴掩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