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偉大的、高尚的,並且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所謂天才老爸,其實並不要求父親是一個育兒天才或者是某一個領域的天才,並且具有極高的天分,而是要求父親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那就是盡己所能,立足培養出一個天才的孩子,即使達不到所預期的目標,至少也讓孩子在未來成功的路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天才老爸是發展型的,發展型的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正確的、積極向上的。
要想成為天才老爸,就要求爸爸具有較高的素質,天才老爸是一項再塑爸爸的工程。
心理素質是指人的神經係統和感覺器官上的一些特點,一般是指人的認知、情感、意誌和性格上的特點。父母的心理素質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可以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出來的。
做一個好爸爸應該具備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質呢?
首先,作為父親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充分領略到自己高大偉岸的一麵。
其次,作為父親要有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待人接物謙虛禮讓,具有民主、樂觀向上的品格。
再次,天才老爸還應該是一個善於溝通的老爸,能夠從孩子的視點觀察和考慮問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最後,父親要全心全意地營造一個和睦友愛的家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是父親心理素質中最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和道德信念。
做一個天才老爸不但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還要嚴格要求自己,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
一、善於觀察孩子的行為
“觀察,觀察,再觀察”——這是蘇聯科學院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建築物上的巴甫洛夫的親筆題詞。觀察力是一種重要的感知和認識事物的能力。觀察能力是智力主要的組成因素。觀察是聰明的眼睛,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談不上什麼智力。
什麼是觀察力?我們通常所說的觀察力,是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積極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觀察,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並發現事物之間的有機聯係。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通過這句古語,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父親,一個天才的老爸,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孩子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一舉一動,並且根據這些觀察,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後再拿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意見。
爸爸隻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觀察。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看動物,可有意識地指導孩子的觀察,如問孩子“狼和狗有什麼不同?”孩子由於不善於觀察,隻會說狼比狗高大,這時就可從狼的特征上引導孩子觀察,如狼的牙齒特別尖利,狼的耳朵是豎立的(表明狼與狗的叫聲不同),狼身上還有一股臊臭味(表明狼的特殊氣味)。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觀察,把狼與狗的特征作了比較,這樣就幫助孩子抓住了狼的本質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觀察力不是隨意的觀察,而是一種與思維活動積極聯係在一起的智力活動。
敏銳的觀察力是爸爸了解孩子的重要依據。教育子女要及時、正確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沒有了解就談不上真正的教育。要了解孩子就必須善於觀察孩子。一位好爸爸要善於從孩子的外部表現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甚至從某種心理表現推知孩子將要出現的下一個心理表現的內容。比如,有一位爸爸在觀察孩子的遊戲活動中發現,他的兒子總是扮演“警察”的角色,其他的小朋友不是充當兒子的下屬,就是充當“小偷”,而且他還神氣地指揮別的孩子、發號施令、“審訊”和“拷打”“小偷”。這位爸爸發現扮演“小偷”的孩子,由於經常被捆綁、被訓斥而顯得情緒低落。這種遊戲如果繼續下去,肯定會影響孩子們之間的團結關係。於是在下一次遊戲剛開始時,這位爸爸對孩子們說:“今天的遊戲,換一下角色,之前扮演警察的,現在當一下‘小偷’,當‘小偷’的現在當‘警察’吧!以後的‘警察’大家輪流地來擔任,好不好?”孩子們一致表示讚同。於是自己的孩子開始當“小偷”了,讓別的孩子任意地捆綁、“審訊”。結果這次遊戲大家玩得都很開心。事後,爸爸對兒子說:“以後玩遊戲,不要總是想到自己開心,也要讓大家玩得高興,這樣小朋友才願意跟你一起玩。”這位爸爸觀察孩子在遊戲中的心理活動,適時指導,使孩子們的遊戲玩得更有意義,關係更融洽、更友好了。
善於觀察孩子,了解孩子,不是每位爸爸都能做到的。有的爸爸會說:“知子莫如父,我和孩子朝夕相處,肯定會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中國自古有句俗語:旁觀者清。別人會把自己孩子的缺點看得~清二楚。當別人指出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良行為時,有的爸爸會驚訝地說:“我真沒料到這是我的孩子幹的。”這就足以說明做爸爸的不一定都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爸爸如果要想徹底地了解孩子,必須要靠認真、細致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不去仔細觀察,就很難了解孩子的異常行為,也就是說看到的或許隻是孩子美好、天真的一麵。因此,細心觀察,是了解孩子,做個好爸爸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