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欠別人不如有恩於人(1 / 1)

無數的經驗告訴人們,給予比索取更容易讓人接受。這告訴人們,你給予出去的任何東西,也許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向他人給予金錢財物,也許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的回報;你向他人給予歡喜心,讓他人內心愉悅,也許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給予和諧安定,讓他人心安舒暢,也許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怒氣、憎恨、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給予會有回報嗎?

從理論上講,給予與回報之間不隻是經濟上的量的關係,還有著更廣闊的社會、道德、精神領域的回饋。

這裏,我們來看一位成功者用親身經曆描述的關於給予的感受。

大約是在1992年,作為致謝禮物,小譚送給我的客戶一大盒子金帝巧克力。這次贈送之後,經他們介紹來的新客戶,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小譚做了粗略統計,接受過小譚的巧克力的客戶,比沒有接受過小譚的美味禮物的客戶,介紹過來的新客戶要多出40%以上。

實際上,在小譚的“巧克力行動”之前,小譚的大部分客戶壓根不會給小譚介紹任何新客戶——小譚不得不說,這種情況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事情。

自那一次贈送之後小譚又接到一大群經介紹而來的新客戶。於是,小譚決定將我的“給予”行動進一步深化。

說實在話,在剛開始“贈送”時,純粹是出於利己的目的。但是,小譚徹底被再次“給予”所獲得直接的效果震撼了。

從那時起,小譚開始認識道,在這一切的背後,給予產生了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而這正是需要小譚進一步學習和了解的地方。

小譚第一次真實地認識道,生命的偉大構架中,小譚獲得的獎賞,與小譚為他人創造的價值直接成比例。

小譚曾聽說過,自己富裕的秘密,就在於為他人創造巨大的財富。根據小譚最新的經驗,小譚驚異地發現,給予才是真正加速財富之流的黃金水道。

給予時,努力保持心靈的平衡,這樣做才是真正尊重所施出的禮物的內在價值。這些禮物是我們自身世界觀的反映,是我們生活體驗、精神體驗的外在體現。

作為給予者,你施出的每一件禮物,對受施者來說,有著特定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它們是你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施與物本身。你給予的禮物,代表著你的精神力量。當它們被給予出去之時,就成為了你和受施者之間強力關係的紐帶。向他人贈與價值的行為,給接受者施加一種正向的影響力——超越了自然力——隻要這位受施者能夠理解並尊重禮物的價值。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攻拿爾曾說:“如果有人向我們奉獻了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則最終我們將為他所擁有。”20世紀德國哲學家沃特說:“贈品能至深地影響受者”,“慷慨不僅僅在於給予,更在於在恰當的時候給予”。

應該認識道,有附帶條件的禮物不是禮物,是賄賂。無條件的給予是超值回報的前提。給予出去的禮物周遊得越遠,經曆和受益的眾生也越多,給予者因此獲得的附加值也越多。

當你拿一粒瓜果的種子種在土地裏,這叫因;下種之後,你要澆水、日曬、施肥,方會結果。有因有緣,才會有結果。如果不去澆水、日曬、施肥,是結不了果的。種下瓜種後,你應該按照該作物的培育方法,越精心照料,你收獲的果實質量越好、產量越高。當然下種的種子越多,你的勞動量也越大,收獲也越多。

因此,我們可以讓惡的種子停止發芽結果,並廣種善種,廣結善緣,促進善的種子健康快速地生根發芽,早日結成滿意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