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人們在麵對不平時,都會有一種反抗的衝動。而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毀滅性的,有的是冷漠的,有的卻是建設性的。
一個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費盡千辛萬苦從小山村來到了大城市,卻未免受到歧視,那麼他應該怎樣麵對這些歧視的眼光才算合適呢?一種人會拚命忍受那些屈辱,直到忍受不住暴發出來,便會拚命地報複那些歧視的眼光。另一種人會對這些歧視的目光冷眼旁觀,直到自己覺得麻木;或者用一種討好的態度去對待那些眼光,不過效果也許並不好;或者用自憐的態度覺得自己非常可憐,一直縮在自己的殼裏;還有一種人則用自己的自尊去麵對那些歧視的目光,用自己的成就去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大家佩服他。
年輕人不一定都受過歧視,但不可否認,不少年輕人都曾忍受過別人質疑的眼光,忍受過同事、前輩對自己“毛頭小子”、“初生牛犢”的論調。雖然,一些浮躁自大的年輕人,使得社會上一些人群對自己有很不好的印象,覺得他們華而不實,做事不可靠,不踏實。
麵對偏見,值得提倡的方式是沉默的反抗,既不辯解,也不承認,因為根本用不著把這種事放在心上。大家隻需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成果來改變人們對自己的印象,而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來對抗。
生命是美好的,任何用傷害生命來宣泄自己內心的不平或者和“強者”對抗的行為都是可鄙的,都是懦夫的行為。一個人的生命怎樣才有意義?怎樣才有價值?真的是在對抗中才會顯示出所謂的“意義”和“價值”嗎?在崇尚抗爭的時候,大家是否想過堅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生命怎樣才有價值?隻有做出了一定的成就,被人們所認可,所尊重,這時才體現出個人的價值。隻有你做的事情,給別人帶來了好處,帶來了方便,給這個世界增加了價值,你也才能有價值,你的生命也才有意義。別人不認同,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不夠多,不足以改變他們的看法。
南非總統曼德拉為了自己的政治目標,曾經度過了17年牢獄生活,甚至在牢獄之中,他都在改變身邊犯人和監獄警察的暴躁性情,讓大家都更平和一些,更友好一些。事實上,他做到了,並且在他出獄後成為南非的第一任黑人總統,讓黑人和白人在南非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而沒有過激的反抗和暴力。印度的甘地也曾經發起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種堅韌持久,然而並不暴力的運動最終獲得了勝利。這一切也許並不痛快淋漓,可是痛快淋漓並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起碼年輕人不被接受的問題,就不能由痛快淋漓的反抗形式取得。
對於不公的憤憤不平,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和社會產生任何價值。因此,要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就要對現狀作出有建設性的改善,而不是一味發牢騷、一味批評、一味悲憤。有些人對這些毫無所覺,隻是鼓動人心對所有的事情產生不滿,隻是讓自己處在一種憤怒和不滿之中,這是嘩眾取寵還是幼稚?
對於輕蔑最好的回擊方式就是證明自己是值得重視的,任何對於自己的人生有價值的思想和行為,我們都應該積極地去遵從;任何對於我們生命沒好處的負麵的想法,我們都應該從思想中驅逐。當麵對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這件事情是否公平,不是以暴製暴,更不是反擊,而應該是怎樣想怎樣做對自己最有利,怎樣做對大家最有利?要追求互利,而不要因為一時意氣做出損人不利己、兩敗俱傷的行為。
30歲以前,年輕人很容易意氣用事,但如果一味用倔強、不妥協對抗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就很難開展工作,進而很難有自己的成就。因此,最有意義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增加價值的建設性行為。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增值。隻有懂得這一點,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處理問題,使自己更成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