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西城掠影(1 / 2)

自從劉成將《傷仲永》一文刻印立碑於竹林塢的院前後,便再無人來打擾訪學,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獨特之處了。

文人多重氣節,茂林劉氏子一篇《傷仲永》眾人皆是能讀懂,自然是不願做那仲永之父的,劉氏子多才華,風姿不俗,才學驚人,博覽群書仍舊以為自己學有不足,自己等人有何顏麵去沾沾自喜,以為大才呢。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文人可悲亦是可貴之處,能做到重真才實學而輕浮誇之風,名節操守成為文人不可或缺的晉身之物,自是沒有人做那等不為人所喜的行徑的。

閉門思學多出才子,十年苦功方能讀通經史子集。

劉成閉門,不讀書不作文,不寫字,卻是整日裏都在鼓搗圖紙和模型,手中的竹片和木塊上下移動,組合出不同的物事,看得旁人眼花繚亂。

“小郎,這是什麼東西?看著不像房子又像房子,哪有房子如此寬大中空,天下哪裏去尋得如此大的木材。”

不說劉東來,就是一旁看著的燕小樓都有些不懂,這位小爺急促讓自己回來,卻是為了看他鼓搗了整整一天手中那似樓非樓的東西。

這模型其實說是木樓也不假,這不過這木樓的基座是用青石壘砌而成,整座樓的框架也並非木料而是由水泥砌成。

水泥是何物眾人並不知曉,劉成自然也不費口舌去解釋此物,這種技術含量較低的東西自己弄一點出來造一座房子還是夠得,質量不用上乘,具備那功能就行,無非就是尋些熟石灰,這東西肯定是不缺的。

這房子的模型便是劉成仿照記憶中後世的那些小型城堡式的別墅製作出來的,小隱於山林自是不是長久之計。

茂林西城當初規劃中,他便預留了一塊臨江的土地,位於西城最西側靠近大江支流一側,風景獨好,正適合給自己造一間房子。

魏晉之時,也就相若此間的時空,這是的建築大都是大開大合,三進三出的大院,漢式建築多高大,且南方的濕氣較重,這時貧民的房子極為簡易,劉成卻是有些住不習慣的。

那竹樓便算得上是小型的別墅了,隻不過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以現在的近乎於免費的人力,造一棟別墅幾乎一年都不到,而且這時的木料免費,山林間的樹木多為無主之物,即使有主家之人,也不過是給些錢財便是了,所以劉成手中這模型可以說是所費甚多了。

“燕大哥,這些都是圖紙,西城那塊地就用來建造這東西,你別管是什麼,總之就是一間屋子,以後我們劉府就搬到這裏去,所以一定要造好了。

至於這個石灰泥,你按照我寫的法子讓人去弄,一定不能把這方法泄露出去。”

燕小樓為人謹慎,劉成造紙以及整個西城的圖紙都讓他知道,自然是不擔心這東西。

至於那些圖紙,卻是劉成按照當初西城留下的那塊預留地畫出來的建築用圖,至於石灰泥,便是劉成給大漢版水泥起的新名字。

嚴格上說其實是算不上水泥的,但是較之於通常的材料來講,這東西無異於金鐵之物了,其堅固程度,定然是足以造起一棟房子。

茂林城。

如今的茂林城較之以往,顯得擁擠了很多,自然也多了許多生氣。

漢時平民其實生活得尤為艱苦,至於商品經濟就更不提了,此時正是重農抑商的思想最為嚴重的時代之一,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商業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