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黃土高原(1 / 3)

山川是曆史的讀本。

黃土是人類的情結。

地球上再也沒有比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更大的黃土高原了,同樣華北黃土平原也是世界麵積最大的黃土平原。中國的黃土地占國土總麵積的69,為63.1萬平方公裏。

黃河黃土黃種人,黑頭發黑眼睛的是炎黃子孫,黃土之於中華民族是一種提起來就動情、說不清道不明、源遠流長的土地。誰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惟獨在中國黃土地形的發育才如此完善,規模也最為宏大。黃土高原是中國黃土地的經典之作,由西到東,從北到南,還有華夏先人漫步高原、傍河而居、遊牧農耕的若幹分卷。從這個意義上說,了解黃土高原便是了解我們民族的曆史,珍惜黃土高原便是珍惜我們民族的瑰寶。

中國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厚度一般都在100米以上,其中陝北和隴東的局部地區達150米,在隴西還有超過200米的。黃土主要分布在甘肅中部和東部,陝西中部及整個陝北,內蒙古伊克昭盟的南部和西部,山西大部地區。

如此浩大、如此深厚的黃土堆枳,是地球大事紀中可圈可點的一頁。

當地質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紀元一第四紀,也就是人類紀幵始大地便借助著風忙碌而有條不紊地搬運和聚集著黃土。地質學家認為,黃土高原是漸漸堆積的,它展現的正是聚沙成塔、成塬、成山的大自然創造力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其時,西部荒漠已經形成,在一場又一場大風的鼓動下,沙粒、粉塵隨風而起、隨風而行,又隨著風勢的減弱而紛紛墜落,隨意堆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世紀複世紀,千年複千年,終於聚沙塵黃土而成為景觀獨特的大地之一部分。

誰能想象這個過程的紛繁、妙呢?

風的搬運能力逐步增強,西部更加強烈的幹旱導致沙漠戈壁的擴大,黃土堆積的範圍便也從秦嶺以北、汾河以西,往東南逶迤而去了。

中國西部的幹旱似乎是無窮無盡的。

極度幹爭是死亡的代名詞。與一切町以保護地表使沙丘得以固定的沙生植物,閔為缺水而不再能維持生命時,幹旱的深度及廣度便又幵始了一個新的階段,時在晚更新世,黃土堆積的物源區達至更廣闊的地域,風在幾乎沒有任何障蔽的大漠中更加強勁,黃土粉塵的搬運頻率也空前繁忙。到全新社,黃1:高原上的黃土堆積已經有一米之厚了。

追問當年的風,為誰搬運?為誰堆枳?為隹忙碌?為誰操勞?答案是肯定的:為人。人類將要出現,其中的一支或幾支、一群或幾群將要來到這裏,黃土已經鋪墊好了,黃河正在流過,森林和草原上,花朵正在幵放。

殷殷期待的黃土高原啊,脈脈含情的黃上高原!黃土高原的形成使華夏先人有了一塊無比寶貴的生存苺地,並由此發生、發展成為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黃土高原的奉獻一時難以訴說,確切地再現兒萬年前、兒十萬年前的黃土高原環境狀態也已不再可能。不過,黃土層中保有的黑壚土所發出的信息說明:黃土高原也曾有過相對濕潤的時期,黃土高原形成之後擁有大麵積的森林和草原。研究古生態的專家認為,在周代,黃土高原有原始森林4.8億畝,黃河流域的森林覆蓋率達531,周武王挾推翻殷幹.朝之餘勇,驅逐匈奴於涇渭之北,涇渭之北便是今天的鄂爾多斯高原,其時是牧草王國,養精蓄銳之地。

《史記》謂:“龍門,碼石北多馬、牛、羊、筋角、旃裘。”太史公所記表明春秋戰國時,今天的陝北榆林地區仍有豐茂的森林與草原。否則何來那麼多的馬牛羊?當時黃河也相對平靜,水患匕錄為百年一次。